一曲陕北民歌 百年沧桑巨变

时间:2021-09-16 09:46:45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曲陕北民歌 百年沧桑巨变

此后,《陕北民歌选》被多次重印,其中的《东方红》《三十里铺》《走西口》《兰花花》等经典歌曲,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宣传革命真理、鼓舞士气发挥了独特作用,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改变了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从旧时代的诉苦曲,到新时代的幸福谣,陕北民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

397870e57f9fd3c40e8973c38ec8eae5.jpg

陕北民歌手倾情演唱。 本报记者 霍海澎摄

0bc99e30720060e39d639189303cd293.jpg

新老陕北民歌手(左起:王二妮、田生玉、柳强强)同台演出。 本报记者 霍海澎摄

f09d2f60a5e318d4b780bb400964a70f.jpg

陕北民歌博物馆内展示的黄河船工照片。 本报记者 霍海澎翻拍

84a85e8d6c51f4c9c3a033de3948167d.jpg

陕北民歌表演所用的三弦等乐器。 本报记者 霍海澎摄

0554eddb37847adab783a1a941eb0b5d.jpg

游客在陕北民歌博物馆欣赏榆林小曲。 本报记者 霍海澎摄

03a906b575a5f4c4564f77377d456c3c.jpg

包含陕北民歌博物馆等建筑的陕北民歌文化广场成为榆林新的文化地标。 资料照片

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的心声表达,犹如漫山遍野的毛头柳,在陕北厚重的黄土地上自由生长。行走在山梁沟峁纵横的黄土高原,随心所欲抒发一己情怀;手把着农具,边劳作边倾情吟唱;喜庆活动,混合了秧歌锣鼓的祝福……

“女人忧愁哭鼻子,男人忧愁唱曲子。”作为陕北最具代表性的文化样式,陕北民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风行于黄土高坡,承载着万年黄土地的厚重,延续着九曲黄河的激情,书写着一辈又一辈黄土人的粗犷与豪迈。

一首首陕北民歌,天然地融入陕北人的日常生活,侧面反映了陕北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变迁。

悲伤 诉苦曲儿扎心疼

“听起来会让人扎心。旧社会的陕北民歌,感觉曲调太苦、太忧愁、太幽怨。”9月10日,当记者走进陕北民间仪式音乐整理人贺占龙的工作室,贺占龙首先说起了陕北民歌的过去。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犯了愁。提起哥哥走西口,小妹妹泪长流……’‘正月里娶过奴,二月里走西口。提起哥哥走西口,二妹子泪长流……’《走西口》在旧社会传唱的版本较多。曾几何时,由于生活所迫,一批又一批陕北汉子背井离乡到银川、上包头,艰苦创业,《走西口》唱出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也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创业史。”贺占龙说。

长期从事陕北民歌研究的榆林学院文学院教授吕政轩说:“陕北民歌,其实早期就是一曲苦歌。”

20世纪20年代,陕北连年灾荒,加之战乱频繁,民不聊生。那一时期的陕北,盛产《揽工调》《卖娃娃》《走西口》等苦难的歌谣。它们从生活侧面,反映了穷苦百姓的种种不幸遭遇,控诉了旧中国百姓遭受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陕北民歌是历史的真实记录。1928年,整个陕北地区发生大旱灾,产生了很多特别哀怨凄凉的陕北民歌,《卖娃娃》就是其中的代表。‘民国十七年整,遭了一个大年馑。高粱面涮糊糊,三天喝两顿……’‘手拖五岁女,背着两岁男,撂下那个怀抱抱,谁要卖给谁……’”国家一级作曲家、陕北民歌传承人王建民说。

脚夫、船工,是传统运输方式的主角,他们行走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黄河沿岸,吟唱着动人的歌谣,反映的却是对苦难生活的无奈。苦难成为陕北民歌的底色,也激发了人们反抗和奋争的决心。

欢欣 共产党救咱翻了身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让革命的火种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迅速传播。在陕北,展现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斗争的歌谣随之孕育而生。

“对面沟里流河水,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一时期,一首首由民众口口传唱的陕北民歌,成为鼓舞群众革命的内生动力。

1935年,随着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陕北人民感受到当家做主人的喜悦。“太阳一出来满山红,共产党救咱翻了身……”这一时期,《东方红》《翻身道情》等一首首由人民群众编唱的陕北民歌,唱出了劳动人民的心声。

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陕北民歌增加了新的内容,涌现出一批优秀陕北革命历史民歌。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被大众熟知的陕北民歌《东方红》,由佳县农民李有源最初创作,后由鲁迅艺术学院(后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采编后集体创作。《东方红》以朴实的语言,唱出了劳动人民在翻身后对领袖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由衷的感激之情。

《东方红》歌词简单、情感真实,旋律优美、便于流传,一唱出便迅速传遍全国,长盛不衰。

1945年,鲁迅艺术文学院编辑的歌曲版《陕北民歌选》由延安新华书店公开出版,鲁艺师生第一次提出了“陕北民歌”这一概念。此后,《陕北民歌选》被多次重印,其中的《东方红》《三十里铺》《走西口》《兰花花》等经典歌曲,在解放战争时期为宣传革命真理、鼓舞士气发挥了独特作用,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巨变 生活变甜歌也变甜

1970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将《东方红》乐曲送上太空。响彻寰宇的《东方红》,再次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改革开放后,陕北地区快速发展,城乡基础条件大为改善,人们从土窑洞搬进新楼房,城市乡村通水通电,电灯、电视机、小汽车逐渐普及。生活变甜的陕北人民,演唱的陕北民歌也甜了起来。

“清水水的玻璃隔着窗子照,满口口白牙对着哥哥笑。”电影《人生》的主题曲《叫一声哥哥你快回来》,曾是改革开放初期风靡大江南北的一首陕北民歌,歌曲道出了相比于过去纸糊的窗户,玻璃窗户“飞”进了寻常百姓家。

“提起三边的新三宝名更大,煤炭石油天然气,送到北京和西安。”著名陕北民歌手孙志宽演唱的民歌《走三边》显得格外欢快,唱出了改革开放后日益发展的新生活。

“正月里走到那白豹川,二月里走到那三道川,三月里走到那二道川……”2012年,吴起县文化馆在原生态基础上改编的具有表演性的陕北民歌《擀毡调》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我要上春晚》节目,现场擀毡、边擀边唱的形式取得了良好反响。

从过去哀怨的《走西口》到如今欢快的《走三边》,从“五哥放羊没有衣裳”到“打起腰鼓迎吉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是陕北民歌由苦变甜的100年,也是人民群众生活由苦变甜的100年。

“歌为心声。现在陕北地区的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变,无论城市和乡村,都不再是过去贫穷落后的模样。群众的日子过好了,陕北民歌自然就由苦变甜了。”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白永秀说。

幸福 新时代再谱新曲

进入新时代,陕北民歌与时俱进,创新前行,许多具有陕北风情的歌曲应运而生。

与过去的陕北民歌相比,现在的歌曲在曲调、唱法、伴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改变。《榆林美》《爱陕北》《西部放歌》成为新编创歌曲的代表,其核心依然是歌唱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歌唱中国共产党。

在影视、音乐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陕北民歌也在不断创新。随着市场发展需求,陕北民歌被引入影视剧、音乐剧,并被拍摄成MTV、灌制成唱片,同时,陕北还涌现出一大批民歌手,掀起了一股“原生态音乐”热潮。

与过去在山坡上、沟洼里的随性抒发不同,现在,歌手成为一个专门的职业,演出的场所也有了很大变化。“延安大剧院、榆林大剧院这些现代化大剧院的建成,使我们可以在专业舞台演出,感觉特别带劲。唱歌的人满脸笑容,神采飞扬,听歌的人掌声热烈,喝彩声不断。这些都表明大家生活的富足和愉悦的心情。”演员郝全林说。

陕北人民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一刻也没有止步。2017年,榆林市榆阳区加快“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筹建陕北民歌博物馆,2018年5月23日博物馆开馆。今年5月1日起,由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主办的民歌音乐会《歌从陕北来》在榆林大剧院实现常态化演出。

“现在,人们收入水平高了,欣赏陕北民歌成为招待客人的一种礼节。大家吃一顿羊肉,听歌手或者说书艺人说唱一段,是一种美的享受。”西安一羊肉馆负责人高艳梅说。

过去,人们出行,脚夫赶着骡子唱:“走头头的骡子哟……”现在,人们出行则会唱:“我开我的汽车哟,你开你的店,楼上楼下常见面……”时代变了,歌词变了,不变的是陕北民歌的味道和情怀。

“新时代,陕北民歌会越来越好,越唱越甜。”陕北民歌歌王王向荣说。(记者 霍海澎)

编辑:任晓彤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