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第二碗》剧照 记者 尚洪涛 摄
质朴的语言、贴近生活的叙述、浓郁的陕味儿——10月12日,西安话剧院话剧《长安第二碗》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在武汉琴台大剧院成功上演。记者从西安话剧院获悉,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著名剧作家罗怀臻为话剧《长安第二碗》颁发了“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牌和荣誉证书。
伴随着电报大楼《东方红》乐曲的报时钟声和一声声具有时代特色的叫卖声,观众们被带入到那个寒风凛冽的长安城,跟随着老秦家十口穿越时空的隧道,历经欢心坎坷、生离沉浮,看尽世态变迁,沧海桑田。贴近生活的叙述让话剧《长安第二碗》牵动着在场观众的心,其中不少场景都让观众们想起了自己,想起了父母,想起了身边的人和事,不禁感慨落泪。
话剧《长安第二碗》以一家葫芦头泡馍馆为切口,通过生长在长安城老城墙根底下的普通老百姓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喜怒哀乐,讲述伟大祖国发展进程中的波澜壮阔、沧桑巨变。泡馍馆中的五行八作、街坊邻里,以及各位子女不同的人生境遇,也从各个角度全景式地展现了时代发展的真实烙印和世间百态,在短短的五幕戏中引发观众的思索与共鸣,和对新时代的讴歌。作为一个讲述西安城老百姓秦人秦味的长安故事,话剧《长安第二碗》处处体现着浓郁的长安风韵,更是将各种长安的美食元素、戏曲元素、民俗元素、文化元素和剧目的情节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在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热火朝天的充满烟火气息的百姓生活的同时,将陕西的葫芦头泡馍、秦腔、陕西人的性格、风骨、生活方式、语言特色,生动全面地再现在舞台之上,形成一幅长安风情画卷,做到了为时代画像,为百姓留声。
据悉,该剧曾先后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19年全国舞台艺术现实题材创作作品计划》;2020年度全国舞台艺术重点创作剧目名录(共25部)和2020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共10部);“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等。
演出结束后,剧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观众们称赞话剧《长安第二碗》能够将深厚的地域文化、一些历史的文化传统的东西,很好地融入剧情之中,通过一个家庭的故事来展示时代的变迁,特别的生动、感人。老秦家的悲欢离合也是很多家庭的缩影,让观众们从中看到了自己的童年和现在。此次话剧《长安第二碗》在第十七届中国戏剧节成功上演,让浸染着葫芦头泡馍浓香的时代大戏展现在全国舞台之上。未来,话剧《长安第二碗》还将继续在全国各地上演,将体现祖国发展,讴歌时代、讴歌人民的长安故事带向全国。(记者 张静)
编辑:胡倩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
忒色 本报讯(记者 王战荣 阮班慧)鼓乐齐鸣,朱门开启,7对“新人”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踩着大红色的地毯款款而来,跨马鞍、合卺礼、共结镜钮……8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一场唐宫婚典在中国知名爱情地标景区华清宫内隆重上演,给上万名游客带来了非凡体验 2023-08-23
忒色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说,西安市民青睐宝鸡“微度假”,更加证明宝鸡联合西安开展“共建西宝一体化大旅游圈”系列活动的必要性 2023-08-18
忒色 市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阅读书籍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记者 高乐)通顶书柜熠熠生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8月17日,记者获悉,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将采用“以需设藏”馆藏建设模式,通过全面了解读者需求,不断丰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023-08-18
忒色 东北城角登城点开放时间为8时至20时,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在游览皇城坊历史文化街区之余,在检票口直接购票,或微信搜索“西安城墙景区”小程序进行线上购票 2023-08-14
忒色 7月28日,高端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新品首发来到西安太白之巅,将洗烘一体机、扫拖机器人两大产品融合升级,发布新品——COLMO双洗站,创造出目前家电行业从未有过的新形态、新物种。 2023-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