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娘子军》演出现场 记者 尚洪涛 摄
作为中国芭蕾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作品,《红色娘子军》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结合,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中国娘子军形象,半个多世纪来风靡中国。12月1日晚,在由文化和旅游部、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的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半个世纪来曾多次亮相西安舞台的《红色娘子军》献上了经典的开场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老一辈观众情怀满满,年轻的观众也热情高涨。
将柔美与韧性融为一体,挥舞着长枪大刀在舞台上旋转跳跃……台上的舞者们挥洒自如、倾情演绎,台下的观众们如痴如醉、沉浸其中。首演于1964年的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是中央芭蕾舞团集体创作的首部大型芭蕾舞剧,讲述了在海岛椰林中一支顽强的“娘子军”为了反抗压迫、夺取胜利而英勇杀敌的“战斗故事”。中央芭蕾舞团老一辈艺术家们通过集体创作,塑造了“脚穿足尖、头戴军帽”的娘子军形象,成就了以西方芭蕾舞蹈形式来反映中国文化,是体现民族精神与气质的中国芭蕾经典之作。
中央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助理、芭蕾大师徐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红色娘子军》用民族芭蕾精品歌颂党歌颂人民,是中国芭蕾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部剧不仅在全国各地上演,也走遍世界、巡演无数,她不仅是中国的芭蕾舞剧,也是世界的优秀芭蕾舞剧。”
舞台上,“斗笠舞”“大刀舞”等经典段落不时掀起现场的高潮,演员忘我投入的演绎,赢得了观众一次又一次的掌声,脍炙人口的经典旋律也为整场演出注入了音乐的灵魂。演出结束时,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收获了如潮般的好评。徐刚表示,对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们而言,《红色娘子军》的一招一式都是教科书一般的存在,是每个“中芭人”的必修课。半个多世纪以来,“中芭人”一直在续写着属于中国芭蕾的艺术佳话。“从第一代‘琼花’白淑湘老师到后来拍成电影的薛菁华老师,一直到现在第六代‘琼花’,我们的演员是一代一代传授,手把手地教,到现在‘00后’的演员也已正式登台。”徐刚透露,这么多年剧组在尊重经典、不断传承的同时,也跟随时代进步做了一些小的调整,“比如上世纪60年代的很多道具都坏了,那么就重新制作,有的甚至已经用3D技术打印了。再比如,我们在幕间加的旁白,既是为了让年轻的、没有看过的观众迅速了解剧情,同时也是为舞美换景争取时间。”
徐刚很高兴《红色娘子军》能作为第七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芭蕾舞是一种国际的舞蹈语言,用它来讲述中国故事,并且是红色题材的革命故事,本身就是中西文化的一种结合和交流。正如《红色娘子军》的足迹去过世界很多地方,丝绸之路连接着几个大洲和大洋。我们此次能够来到艺术节,为西安的观众、为全世界的观众表演,非常荣幸,也意义非凡。”(记者职茵 实习生李哲一)
编辑:胡倩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