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 创新讲述

时间:2021-12-30 09:42:50  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传统艺术 创新讲述

《最美中国戏》将综艺节目与戏曲结合,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门艺术。


acbbb87c68df23309026c52adabab4a7.jpg

图为《最美中国戏》剧照。记者 张武军摄

让戏曲与园林相遇,将舞蹈、情景剧等艺术形式与戏曲结合……日前,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第一季圆满收官。节目以年轻化的视角创新艺术手法和表现方式,通过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融合,展现戏曲艺术的魅力。

夜幕降临,北京颐和园内灯光璀璨,映出一番别样的湖光山色。亭台楼榭间,缕缕唱腔传来。德和园的古戏台上,融合了武术、街舞与京剧的表演,博得阵阵掌声。

前不久,随着这场以“最燃生行相”为主题的表演落下帷幕,由人民日报社《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北京广播电视台、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联合出品的戏曲文化创新节目《最美中国戏》第一季圆满收官。

戏曲走入园林,融戏于景以景带情

从实景版昆曲折子戏《游园惊梦》到园林版昆曲《浮生六记》,当戏曲与园林相遇,总能擦出别样火花,绽放独特魅力。

这一次,《最美中国戏》第一季也将拍摄地选在园林,在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中成立“颐和戏社”。节目将户外园林真人秀和戏曲实景创演秀相结合,围绕“临川四梦”“丑”“生”“旦”“净”等8个主题,青年戏曲人与嘉宾共同合作,最终呈现8期节目,让观众“入戏”,获得沉浸式体验。

作为清代皇家园林,颐和园见证了中国戏曲的发展与辉煌。“古典园林与传统戏曲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美理念上高度契合,共同构成了‘最美中国戏’的概念。”《国家人文历史》杂志社总编辑盛若蔚说。

相较于以往大多采用棚内录制的戏曲类节目,实景拍摄的《最美中国戏》第一季打破了传统戏曲演出的舞台边界,提升了画面的观赏性。同时,这也给拍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考验。“最稀缺的是场景资源。”节目总导演文曦若介绍,在颐和园内拍摄节目,难度超乎想象。园内不能进车,转场拍摄费时费力,能用于调度的空间很有限。但为了保证每期节目的新鲜感,主创团队不断细化拍摄方案,对每处场景物尽其用,时常工作到深夜一两点。

在游客众多的颐和园全实景拍摄、11天完成8期节目录制……主创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挑战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终换来不同凡响的审美感受。镜头中,佛香阁、知春亭、鱼藻轩等建筑,与异彩纷呈的戏曲表演一道构成一幅幅画卷。融戏于景,以景带情,令观众徜徉在独特的中国美学情境中。“将颐和园作为故事场景和表演舞台,节目实现了现实时空与历史时空的对话,又完成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活化’。”节目制作人王永刚说。

古老与时尚结合,平衡专业性与趣味性

颐和园的夜色下,莎士比亚与汤显祖跨越时空相会,畅谈艺术之美。不远处的八角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传奇爱情正在上演……节目第一期结尾,一场特别节目用“情景剧+戏曲选段”的方式展现昆曲之美。

每期节目末尾,专业戏曲演员及嘉宾都会在颐和园夜景中呈现一期特别节目。除了情景剧,舞蹈、音乐、朗诵等艺术形式也与戏曲碰撞、融合。戏曲总导演彭晓亮介绍,每期特别节目都融入了几出名段,通过现代表演形式串联起来,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不是戏曲展演,而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让不了解戏曲的观众先欢喜,再喜欢,这是节目的期待。为此,主创团队通过多种互动与观众建立沟通。然而,戏曲艺术有较高的欣赏门槛,真人秀则娱乐属性较强,如何平衡专业性与趣味性间的关系,在年轻化表达的同时传递文化厚度?

节目组定下共识,要以戏曲为内核。节目总统筹闫雪介绍,节目从戏曲特点出发,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互动环节现场氛围极佳,参与的嘉宾们有开怀大笑,也有汗水失败,更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敬畏感便会油然而生。”闫雪说。

此外,节目不仅有专家团队把关,还邀请多位戏曲名家讲解、演绎剧目名段,并由专业演员介绍戏曲的基本知识。每期特别节目还设置剧本围读、解析经典剧目等环节,其中的戏曲表演也由专业演员完成,在综艺化的同时确保节目的专业性。

经典历久弥新,走进年轻人心里

《最美中国戏》的主创团队中有不少90后、00后,面对戏曲这门古老的艺术,他们要从头学起。文曦若表示,做完这档节目,自己收获颇多。很多嘉宾也表示愿意进一步了解戏曲,“戏曲和我们的距离没有想象中那么远,它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除了戏曲本身,德艺双馨的老一辈戏曲艺术家们也感动着节目内外的人。一期节目中,京剧名家、83岁的梅派传人李玉芙给几位嘉宾说戏。尽管腿脚不便,但李玉芙仍坚持站在台上教学,“上了台就得站着”。“老艺术家对艺术发自内心的敬意,令人尊敬。”闫雪说。

看过节目,有网友这样评论:“第一次静下心来看戏曲节目,真的很惊喜,戏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艺术,而是人间百态喜怒哀乐。”节目总制片人刘兵表示,《最美中国戏》的宗旨就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年轻人视角相结合,尽量保证戏曲原汁原味,努力做到融会贯通,“使传统和流行交汇融合”。

让年轻人爱上戏曲,《最美中国戏》为戏曲“破圈”增添了新可能。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张关正说:“传统艺术在今天要赢得时代的青睐,赢得年轻观众的支持。《最美中国戏》将综艺节目与戏曲结合,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门艺术。国粹需要靠大家传承,培养更多观众,戏曲才有更好的未来,才能永葆青春。”

大幕已落,但三尺戏台,薪火相传。正如有嘉宾在笔记上写的:“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应当担负起使命,传承与守护好中国的戏曲艺术。”(记者 曹雪盟)

编辑:胡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 在西安赴一场和飞鸟的约会

    忒色 努力营造全社会保护候鸟良好氛围  眼下,随着夏候鸟的陆续抵达,众多鸟类已开始进入繁殖期,西安迎来新的观鸟季,除了有关鸟类的新发现外,如何保护鸟类、更好地爱鸟也尤为引人关注,这些点点滴滴都折射着西安这座城的生态自觉 2024-04-11

  • 花式出游 拥抱春天

    忒色 4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2024年清明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情况,“花为媒”促进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发展,赏花、踏青、乡村、露营、美食等主题游需求旺盛 2024-04-11

  • 年轻人的新潮流

    忒色 如今,“旅游搭子”“健身搭子”“通勤搭子”“逛街搭子”等“搭子”社交逐渐流行起来,成为都市年轻人日常的生活方式 2024-04-11

  • 如何在“带货江湖”中打造“长安爆款”?

    忒色 10时许,记者在农产品直播间见到了本土新主播闯闯,小伙子今年23岁,拥有大专学历的他入职才8周,讲起海南金煌芒果的香甜却头头是道 2024-04-09

  • 油菜花海 迎客来

    忒色 2024-04-08

  • 朱鹮近亲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忒色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员介绍,此次现身的彩鹮悠闲地漫步在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的水边,双腿修长,羽毛整体呈深栗色,嘴长而下弯,嘴时而插入浅水中觅食,时而插入后翅整理羽毛

    2024-04-08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