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易俗社文化街区的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
在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元素随处可见
西影电影圈子一隅
所谓“在地文化”,就是景观、建筑、民俗文化、居住形态、生活方式以及宝贵的文化传承和历史资源。特色名人故居、庄园农场、博物馆、文化传承与教育机构,特色品牌美食、手工艺品、物产市集、风俗规矩、生活方式与特色企业,特色仪式节庆、展会赛事等,都属于“在地文化”的范畴。
秦腔元素随处可见的易俗社文化街区、电影氛围浓厚的西影电影圈子、充满时尚艺术气息的老菜场市井文化创意街区……近年来,“在地文化”和艺术元素正越来越多地植入西安的街巷,催生了一批特色鲜明的艺术街区和引人注目的网红打卡地。
古韵与新声碰撞
“在地文化”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且仍在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地域烙印。扎根于地方各种属性特征和禀赋特色的“在地文化”,是一种凝练的内生动力,也是文旅开发的重要资源。
“在地文化”变现的核心在于文旅产品的融合与消费场景的创新,在于不断地盘活、创造和转化文旅资源,提升文旅目的地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近年来,西安市在挖掘“在地文化”、打造文化IP方面下功夫,易俗社文化街区的打造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曾几何时,繁华的东大街落寞了,被赛格、大悦城、老城根等一个又一个新的商圈所代替。去年国庆节前夕,新建成的易俗社文化街区精彩亮相,古调新弹,通过“馆、展、演、商”四位一体的方式,充分展现古老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和现代文化街区的时尚气派,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走进以秦腔为特色的易俗社文化街区,你会发现,秦腔的元素无处不在:点缀各处的秦腔人物脸谱、建筑物外立面上巨大的青衣扮相人面、街区中心的仿古戏台、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无不传递着秦腔艺术的神韵和精髓。
不听秦腔不识陕,不至易俗不知秦。易俗社文化街区打造“知秦生活节”,将摇滚、秦腔等融于一方戏台,使传统戏曲焕发鲜活的生命力,博得市民游客的阵阵掌声。在街区内,西安饭庄、同盛祥、五一饭店、白云章等老字号美食,满足游客一站式“咥”美食的需求。在地下一层,“东邦哥”带游客瞬间“穿越”回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西安:弯弯曲曲的街巷、老旧的电视机墙、整架的小人书、西安照相馆、老缝纫机、老海报等唤醒了儿时记忆,将时光倒回;各类小餐饮、小百货和闪烁着霓虹灯的理发馆,将20世纪八九十年代老西安的样貌复刻还原。老西安人杨敏说:“小时候家在案板街的我,经常和小伙伴在这一带玩,后来好多老店都消失了。如今来到易俗社文化街区,这里有好多老字号的店,让我仿佛又找回了童年时光。”
在这里,百年易俗社和全新的文化街区共生,古韵与新声碰撞,文化融入生活,营造出全新的旅游场景,既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带动了周边旅游消费。
影视同文旅融合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五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西安电影制片厂入选,这是西安市首个国家工业遗产项目。
工业遗产是工业文明的见证,是工业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于1958年的西影是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影片生产基地,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西影60多年的辉煌历程是新中国电影发展历程的缩影。
秉承“无伤痕开发”“修旧如旧”的理念,西影对占地150亩的老厂区升级改造,打造西影电影圈子,完整保留了老办公楼、洗印车间、置景车间等老厂区苏式建筑群的风貌以及珍贵的电影放映设备、电影道具、艺术档案资料等,形成功能完备、环境优美、艺术氛围浓厚的产业园区。
为了让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电影艺术、感受电影魅力、传播电影文化,西影创新“电影艺术商业模式”,积极探索“影视+文旅”跨界融合,用电影基因赋能城市发展,打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电影艺术生活空间,开启了一种新颖的电影艺术生活方式,为城市生活注入了新活力。西影电影圈子与生俱来的文艺气质奠定了它独有的特色,与时下流行的“微旅行”相契合,受到大众特别是爱好电影的年轻人的喜爱。
走进西影胶片电影工业馆,这里保留着电影从底片冲洗、配光、剪辑到拷贝、胶转数等10余个工艺流程,是国内最完整的、还可运转的胶片洗印修复及数字化生产线,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西影电影博物馆拥有300余台电影放映设备,还展陈着30余辆电影老爷车、2万余本电影胶片以及上万件电影实物道具,全面展示了胶片电影工业发展史和西影电影艺术成就。
在完整保护老建筑的基础上,西影不断完善影视服务设施,构建了影视创作、影视拍摄、影视投资、影视宣发、园区运营、影视文化体验等影视产业链条,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全面重塑西部影视产业生态。园区目前已吸引一批影视机构及企业入驻,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的影视企业、影视从业者提供了一个交流平台。
历史和潮流相拥
陕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可供深度挖掘的“在地文化”众多,如何深层次开发“在地文化”,进而将其转化为落地产品,在有效传承文化的同时获得经济社会效益,是文旅开发中的一个重点和痛点。
“在筛选‘在地文化’进行IP打造时,一定要挖掘其最典型的元素,要注重对IP的认知。很多文旅目的地存在多层次的IP,但重要的是,要找出其中的核心内容,进行分层打造。华山风景区作为道教名山、五岳之一,文化符号很多,在推广的时候可以打造复合IP。”旅游文创专家刘玉恒认为。
专家指出,在开发“在地文化”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营造“在地文化”的氛围,培育多元化的业态,形成复合的产业体系,使“存量”资源变为可变现的“增量”产业。
近年来,西安不断挖掘历史文化底蕴,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打造“在地文化”IP,类似西影电影圈子、易俗社文化街区、翠华里等一批文旅新街区、新场景正在成为新的文旅地标,成为时下流行的“微旅行”的目的地。此外,宝鸡西府老街、安康石泉秦巴老街、韩城古城等,也是通过挖掘“在地文化”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范例。
尊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充分挖掘城市的文化资源,通过“在地文化”IP的打造,将文化和艺术植入街区,会为人们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体验。相信通过这一方式,会有越来越多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瑰丽文化得以振兴,并以一种全新姿态走进当代人的生活。
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相比千里迢迢去遥远之地看风景,不如发现身边的美好,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微旅行”。让我们就一处景点、一个街区、一个主题慢慢游、细细品,感受身边这座城市的不同味道和美好。(记者 李卫)
编辑:胡倩
忒色 这是一场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舞台的国乐新生,5月10日,跟着中国歌剧舞剧院的优秀演奏家们,在国韵流芳《带你赏国乐》民族音乐会上,一起聆听民族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新光彩 2025-05-07
忒色 2025-04-30
忒色 在这里用餐,仿佛置身艺术展!不管是约会还是和朋友聚会,氛围感拉满,朋友圈 C 位非你莫属!五一来大华 1935,穿梭在历史建筑间,打卡宝藏店铺,收获满满的快乐与美食
2025-04-29忒色 慕思不仅关注您夜晚的深度睡眠,更愿陪伴您白天的每一刻健康生活!”阐述了慕思一直以来对健康睡眠的关注与投入,以及举办本次活动的初心和愿景,将健康的生活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让健康与快乐同行 2025-04-29
忒色 高空俯瞰全景想体验缓缓升空的优雅又想感受360°旋转的刺激 2025-04-22
忒色 摘下被汗水浸透的骑行手套,露出掌心磨出的老茧,王亮亮说,“组织骑行活动的2年多时间里,我见过凌晨3点的灞河,也遇到过暴雨中的同行者 2025-04-18
忒色 记者在西安兴庆宫公园走访时,发现很多游客在牡丹花前作画,闫方煜就是其中的一个 2025-04-18
忒色 “现在电压稳得很!”经营面摊20年的摊主张师傅说,“汇通夜市整体形象明显提升,各种大型LED广告牌做得很漂亮,宣传效果好,灯火通明的感觉美得很!”张师傅说,电力人员经常来各摊位检查用电设备,还会给他们讲解用电安全知识,服务很贴心 2025-04-07
忒色 郧西县地处西安至武当山两大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黄金枢纽位置,西安是郧西重要的客源市场,为借力古都西安文旅“大窗口”,郧西县创新实施“西引力”工程,在西安设立旅游联络处,建设鄂西北旅游集散中心,打造集交通换乘、票务服务、特色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2025-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