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渭南市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图)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有陕西“东大门”之称的陕西省渭南市,自2016年成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后,大胆探索、守正创新,公共文化建设实现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跨越式发展,广大群众成为直接受益人。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表示,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是要能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要能在立足实际的探索中,实现传统优势与美好未来完美对接的发展,在传承文脉、增强文化自信中,不断激发和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
创新融合,形成文化服务合力
元宵节前后,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内外热闹非凡。“瑞虎闹新春 欢乐中国年”渭南市2022元宵节文艺惠民演出系列活动,一连5天将红色经典专场、折子戏专场、综艺专场、戏曲专场等演出精彩呈现,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的享受,同时传递孝道文化、倡导文明新风,赢得广大群众的好评。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喜庆祥和、昂扬向上、文明和谐的节日氛围,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虎年春节期间,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了新春义墨进万家、《渭南市2022年戏曲音乐会》、“黄河岸边过大年”主题系列活动、“瑞虎闹新春 欢乐中国年”元宵节活动、“戏文之旅”戏曲展演、“追梦新富平 奋进新征程”2022年百姓春节联欢晚会展播和“我们的节日——新年喜乐会”等群众文化系列活动750余场,服务群众68万人次,线上点击量达168万。以“市县共享、线上线下、‘直播+展示’、‘专业+社团’”等方式,为群众提供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让群众在疫情防控背景下感受国泰民安、一起向未来的浓厚年味。
“渭南自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但创建只是手段,切实提高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才是最终目标。”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武毅表示,积极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与乡村治理、志愿服务、产业发展相结合,携手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大格局。
渭南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发展、完善公共文化体系的过程中,注重将资源配置转向基层。同时,引导社会文化组织承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陕西信达、万达集团、陕富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累计投资1500万元,资助公共文化场馆建设和服务活动。
此外,渭南因地制宜开辟“政府+企业”“城市+乡村”“公益+便民”“文化+景区”总分馆建设模式,拓展城市分馆、乡镇分馆、社会分馆等联办分馆建设。据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服务科科长姚霓介绍,目前,全市已建成11个公共图书馆、11个文化馆、24个博物馆、2个非遗馆、128个镇(街道)综合文化中心、2103个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图书馆、文化馆分馆128个,联办社会分馆70个,村、社区服务点56个,市级村史馆示范点20个,市级职工书屋示范点25个,探索形成了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特色发展模式,让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城乡群众。
效能提升,让群众畅享数字服务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体验愈发受到群众的欢迎,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春节期间,渭南市文旅系统加大线上文化供给力度,在营造新春昂扬、喜庆氛围的同时,提升服务效能,增强群众的满意度。
记者从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获悉,春节期间,各区县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文化单位依托公众号、广电融媒体,运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开通线上展演,受到群众普遍欢迎。比如,《渭南市2022年戏曲音乐会》线上展播8天线上观看94.6万人次。“黄河岸边过大年”活动,对渭南10个市县区春节群众文化系列活动进行编辑制作包装,从2月1日至10日,在市县区新媒体平台进行播发,每天推发一个县,全平台阅读点击量超过22万。全市举办线上“村晚”展播69场,参与群众6万人次。富平县“我们的节日——新年喜乐会”群众文化活动走进16个乡镇文化站,观看群众4.3万人次。大荔县举办“庆新春 迎元宵”群众文化惠民演出,在“戏文之旅”抖音、快手平台每天展播一场戏曲剧目,观看人次达13.5万。潼关县“潼”年滋味春节短视频在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展播。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样性文化需求,也传递了渭南文旅工作好声音。
在数字服务方面,近两年,渭南市以数字化推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享,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已建成了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渭南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网站建有率、微信公众号开通率均达到100%。各级文化场馆利用网站、微信平台提供掌上阅读、线上培训、公益展览讲座等免费数字资源,并为贫困县配送锣鼓音响、AI电视机、喜马拉雅有声图书馆、数字阅读机等数字智能设备。
“我们通过‘科技+文化’的方式,实施故事渭南、乡村春晚、好日子唱着过、基层全民艺术普及等数字推广项目,更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李武毅表示,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重要一年,渭南将全年文化和旅游的重点工作项目化,聚焦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主线,实施文化铸魂、旅游带动、数字赋能、产业振兴、文旅融合五大工程,奋力谱写渭南文旅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需要提供高质量公共服务。”马小红表示,要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为核心导向,通过系统化的资源优化整合,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产业、教育融合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自主相协同的文化发展新格局,推动渭南市公共文化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和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记者 秦毅)
编辑:朱春娇
忒色 陕西紧抓入境游免签政策的机遇,不断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提升入境游支付便捷化程度,加大对外文旅宣传推广 2025-06-13
忒色 这些陶俑原本为着衣式陶俑,着衣式陶俑在其双肩与臂膀相接的地方有一个规则的圆形平面内有小孔横贯左右肩,推测最初是装着木质胳膊且有关节可以活动,由于埋在地下两千年之久,木质胳膊和纺织品等早已腐朽成灰,出土后就以断臂裸体的形象出现 2025-06-12
忒色 从“赛事出彩”到“城市出圈”——汉中以“赛事经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6月1日,汉中市桨板公开赛比赛首日,选手在汉江挥桨竞赛 2025-06-11
忒色 近年来,围绕打造“22℃商洛·中国康养之都”总目标,商洛市不断擦亮城市名片,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历史文化“活”起来、精品景区“美”起来、全域旅游“火”起来,不断“解锁”康养旅居新玩法,成为更多人心中的“诗和远方” 2025-05-30
忒色 本届安康汉江龙舟节以“情满汉江 端午安康”为主题,打造一场集文化、体育、旅游、商贸于一体的全域盛宴 2025-05-30
忒色 2025-05-28
忒色 必胜客在此次“西安首届天台汉堡节”中“盛装”出席,以比萨堡等创新产品为市民游客带来视觉味觉的多重体验,也让“一人食”独享静谧时光的时尚消费理念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 2025-05-27
忒色 把“龙舟+文旅+产业”推向古都 四川恩阳城市推介会西安举行 5月23日,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城市推介会(西安站)顺利举行
2025-05-23忒色 多家日本企业代表表示,中国西部市场潜力巨大,希望通过丝博会这一平台,寻找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市场 2025-05-21
忒色 游客在“318国道”1520公里历程处打卡点留念又逢“浪漫5·20”,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在“318国道”1520里程处的恩施地心谷景区留下专属记忆 202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