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至3月4日,讲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渭南市曙光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张小侠事迹的8集广播剧《曙光曙光》,在央广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播出。这是今年央广播出的第3部陕西广播剧。
陕西省广播电视局积极推进广播剧创新创优,着力引导陕西广播剧制播机构和创作者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努力挖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鲜活事例,深情讲好陕西故事。
1月12日,陕西与新疆联合制作的5集乡村振兴主题广播剧《达西村》,在央广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开播。该剧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紧扣时代脉搏,生动讲述了汉族、维吾尔族人民团结协作、振兴乡村经济的故事。
2月18日至21日,由陕西省广播电视局、陕西征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4集广播剧《杏林春暖》,在央广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播出。该剧根据入选“中国好人榜”的原陕西省友谊医院医生吴合的感人事迹改编创作。吴合在学生时期投身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与敌人展开英勇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吴合潜心医疗事业,爱岗敬业,救死扶伤,无私奉献,对病人更是亲如家人,退休后义务坐诊40年。2019年7月26日,95岁的吴合去世。遵其遗愿,家人捐献了她的遗体。这位经历了革命岁月和和平年代的白衣战士,将一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讲述榜样的故事,传递榜样的力量,让更多的人了解吴合为中国医学事业发展所作贡献,学习她服务人民、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出品方表示。
2月25日至3月4日,在央广中国之声“记录中国”栏目播出的广播剧《曙光曙光》,通过演员们声情并茂的演播,讲述张小侠用爱心和责任为残疾孩子打造一个温馨的“家”的故事。20多年来,先后有300多名孩子在张小侠的关怀下快乐成长。
除了央广播出的3部陕西广播剧,今年以来,战“疫”纪实剧《一个人的考场》《爱的火种》,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往事剧《北斗闪闪》,中华传统文化剧《药王孙思邈》等4部陕西广播剧先后上线学习强国主站电台。反映陕北农村大枣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冬枣红了》、记录自沪来陕建设大西北的一家两代人奋斗经历的《黄河岸边》等,正在紧锣密鼓筹备中。讲述南水北调工程的《水从秦岭来》、展现在西安诞生的抗日救亡歌曲创作历程的《松花江上》等,也已完成剧本创作,准备开机。(记者 李向红)
编辑:朱春娇
忒色 《生命之重》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由陕歌一级编导张严携陕歌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历时一年精心打磨而出 2023-06-07
忒色 自2021年以来,项目在耀州区小丘镇、关庄镇、石柱镇等多个苹果主产区开展,已针对“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完成了23场培训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600余人,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种植难题
2023-06-05忒色 5月31日至6月7日,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重现西安这座古城的过往与记忆细节,用艺术作品唤醒城市记忆 2023-06-01
忒色 5月22日,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西安外事学院的“天子长安”编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编钟(编钟数量)称号 2023-05-23
忒色 作为古都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2023-05-23
忒色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兰科植物——绿花杓兰 2023-05-16
忒色 每一个路名都是一段历史芦荡巷最早叫卢进士巷除了仓颉巷、造字台巷之外,西安还有很多路名是和人物有关 2023-05-16
忒色 2023-05-11
忒色 另外,临潼区全区共有61棵皂角古树,主要分布在仁宗、穆寨、小金、骊山、斜口、新丰等街办,其中一级保护10棵,二级保护16棵,三级保护35棵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