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石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正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址,陕西考古勾勒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因图谱”,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相容并蓄的总体特征,为彰显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动考古学科发展、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作出了突出成绩。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普通大众的长期印象中,考古学,长久以来似乎都是一门学术、艰涩而专业的学科——高深,而难以亲近。
不过,当你步入陕西考古博物馆,这一切固有印象可能会被当场改变。
记者注意到,为方便公众了解最新考古发现进展,向大众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陕西考古博物馆将大量考古发掘项目“搬”到了公众面前,比如整体搬迁后的贺家车马坑,就被直接“打包”搬入了博物馆的展厅,让观众能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考古环境。
除了直观展示精美文物,博物馆也将“科技考古”的理念和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方法和理念,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讲述”给每一位参观者。在这样的生动解读后,博物馆中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更让人看得明白,赏得叹为观止。
身处陕西考古博物馆,能够真切感受到“博物馆大学校”功能的无处不在,很多解决当代人观展好奇心的导览图板也让人感到考古的妙趣横生。比如在“春秋时期的男性用什么护肤?”的导览展板下,参观者就能详细了解如何通过一件发掘出土的精致小罐中的残留物,推导出当时贵族的“精致生活”。而在诸如“2000年前的国家仓库藏着啥?”“秦汉瓦当制作工艺有何不同?”“甲骨文识读”等大量配合展陈文物设置的知识性导览板下,还加入了可以互动游戏的“翻翻板”“迷宫图”等“小机关”,让观展之旅有趣又好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院长、馆长孙周勇表示,三秦大地育中华文明根脉、周秦汉唐筑华夏辉煌盛世。以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陕西考古博物馆运用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以陕西考古成就绘制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基因图谱”,“百年风华正茂,百年仍需奋进,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陕西考古人将秉持‘赓续文化 传承文明’的学术初心,肩负‘厚植文化自信 助力民族复兴’的学科使命,深耕三秦沃土,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陕西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陕西智慧”。
编辑:马玉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