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石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正是通过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址,陕西考古勾勒出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基因图谱”,展示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相容并蓄的总体特征,为彰显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推动考古学科发展、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等,作出了突出成绩。但另一方面,在很多普通大众的长期印象中,考古学,长久以来似乎都是一门学术、艰涩而专业的学科——高深,而难以亲近。
不过,当你步入陕西考古博物馆,这一切固有印象可能会被当场改变。
记者注意到,为方便公众了解最新考古发现进展,向大众展示最新重大考古发现和专题研究成果,陕西考古博物馆将大量考古发掘项目“搬”到了公众面前,比如整体搬迁后的贺家车马坑,就被直接“打包”搬入了博物馆的展厅,让观众能近距离“沉浸式”感受考古环境。
除了直观展示精美文物,博物馆也将“科技考古”的理念和文物保护的最新成果、方法和理念,通过图片、动画等方式,“讲述”给每一位参观者。在这样的生动解读后,博物馆中多件以全新理念和先进技术进行保护修复的展品,更让人看得明白,赏得叹为观止。
身处陕西考古博物馆,能够真切感受到“博物馆大学校”功能的无处不在,很多解决当代人观展好奇心的导览图板也让人感到考古的妙趣横生。比如在“春秋时期的男性用什么护肤?”的导览展板下,参观者就能详细了解如何通过一件发掘出土的精致小罐中的残留物,推导出当时贵族的“精致生活”。而在诸如“2000年前的国家仓库藏着啥?”“秦汉瓦当制作工艺有何不同?”“甲骨文识读”等大量配合展陈文物设置的知识性导览板下,还加入了可以互动游戏的“翻翻板”“迷宫图”等“小机关”,让观展之旅有趣又好玩。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考古博物馆)院长、馆长孙周勇表示,三秦大地育中华文明根脉、周秦汉唐筑华夏辉煌盛世。以陕西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基础,陕西考古博物馆运用考古学科的逻辑、博物馆的语言,以陕西考古成就绘制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的“基因图谱”,“百年风华正茂,百年仍需奋进,考古工作是一项重要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的工作。陕西考古人将秉持‘赓续文化 传承文明’的学术初心,肩负‘厚植文化自信 助力民族复兴’的学科使命,深耕三秦沃土,为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陕西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陕西智慧”。
编辑:马玉
忒色 2023-12-07
忒色 截至目前,这个阳台音乐会共演出25场,每场演出现场观众超百人,线上各平台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超5万人次 2023-12-05
忒色 “这种风格挺新颖的,爱了”“舍不得倍速,文字喜欢,画面太美”“目测这个系列要火”……目前,8集《战神·英雄崛起》上线2集,虽然还在不断更新之中,但该片已经收获大量观众点赞,许多观众的弹幕好评送给了该剧对于历史类纪录片生产的突破与创意 2023-11-29
忒色 ■ 从黄河岸到大剧院11月18日晚,在“陕北民歌音乐会”全国巡演榆林站现场,雒胜军携徒弟杜朋朋演唱的经典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将现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2023-11-29
忒色 记者 谢伟 摄 无人机视角下的曲江秦二世陵遗址公园银杏林 记者 谢伟 摄 在幸福林带“落叶缓扫”的步道上,一位家长正给孩子拍照 2023-11-27
忒色 2023-11-27
忒色 2023-11-23
忒色 合阳提线木偶剧团属差额事业单位,现在的剧团里有专业的木偶雕刻师,演员和乐队也达到了30多人,而且多数都是年轻人,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7名 2023-11-20
忒色 “西安这个举措很好,尽显城市人文关怀!”……“落叶缓扫”被不少市民点赞,没想到豪爽的老陕还有这样的浪漫一面 2023-11-20
忒色 本次参加西安美食馆活动,我们的非遗手工制作的水晶饼是一大亮点,现场展示了德懋恭水晶饼的传统制作技艺 2023-11-20
忒色 特色美食亮相西安美食馆现场 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摄 西安国际美食之都标识 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 轩辕杨子) 蓝田饸饹、油泼扯面、水晶饼、牛肉泡馍……好吃的美食在这个冬季显得热气腾腾 2023-11-16
忒色 今年是3年来中国首次派团参展,中国参展工作由中国驻伦敦旅游办事处组织 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