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贤鼓乐 坚守中的传承

时间:2022-08-11 16:01:07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集贤鼓乐 坚守中的传承

41fd806ad422eec67ac2129516344b3d.jpeg

西安鼓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顾景昭 记者 雷伟东 摄

f53cc6d62bcf44bd49ee2916e440c9ea.jpeg

西安鼓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田中禾 记者 雷伟东 摄

65718da8f9efa0d6a515d556c0865da4.jpeg

集贤鼓乐演出图 受访对象供图

顾景昭,77岁,耳朵有些背,说起话来略显吃力,但敲起鼓来,却目光如炬,神采飞扬;田中禾,78岁,一首韵曲《柳生芽》让他唱得丝丝入扣,荡气回肠。两位老人一个在周至县集贤东村鼓乐社,一个在集贤西村鼓乐社,都是西安鼓乐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能让两位老人一同开心的事有两件:一是集贤鼓乐,二是集贤鼓乐后继有人。

“这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

听着《柳生芽》,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影视剧中唐代的宫廷音乐。为何集贤鼓乐与唐代宫廷音乐有着相似的曲调和同样悠久的历史?

周至县志载: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南集贤为东瀛和西社两部分,当时是皇室大型宫殿区。东瀛是皇帝的行宫,西社为百姓聚居地。因终南山风景秀丽,沿途山水屈曲蜿蜒,皇族常来此游玩、狩猎,闲时由西社人奏乐,传留下盛唐乐舞。

集贤鼓乐是西安鼓乐的重要分支。根据史料记载和现存的古曲谱本、乐器种类以及演奏形式,集贤鼓乐的起源实属隋唐皇家宫廷宴乐。音乐界专家称集贤鼓乐是唐代音乐的活化石。

自幼就泡在鼓乐的海洋中,对其情有独钟的顾景昭说,儿时的集贤村有8个文艺团体:东西两个鼓乐社,两个道情会,两个曲子会,一台大戏,一台木偶戏。每日耳濡目染的他,就想学习打鼓。

“俗话说‘年管月笛当日笙,学会打鼓得三冬’,意思是打鼓比管子、笛子和笙都要难学,至少得学三年才能有个样子。但我偏偏要学打鼓。”为了学打鼓,顾景昭吃了不少苦。白天下地劳动,晚上跟着师傅王顺堂学打鼓,连吃饭时都用筷子敲碗练习鼓点,做梦都在背鼓乐曲谱。有时由于练的时间太长,胳膊疼得晚上睡不着觉,依旧咬牙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顾景昭便能熟记曲子和鼓扎子,将一套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鼓乐全部拿下。

能让他坚持下来的,除了对鼓乐的热爱,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对集贤鼓乐的推崇。顾景昭至今对第一次出国演出的盛况记忆犹新。2002年,集贤东、西两社受德国柏林音乐之友协会邀请,赴德国柏林演出。演出现场,观众们掌声如潮,一曲奏完要求再来一曲,演出在观众们的掌声和叫好声中迟迟不能结束。后来累得演员们实在扛不住了,只好“强行谢幕”。

田锐霞是当时赴德国演出的集贤东村鼓乐社中仅有的4名女演员之一,也是当时鼓乐社招收的第一批女社员。1999年,为了让鼓乐传承得更广,东村鼓社和西村鼓社打破传男不传女的传统,招收了一批女社员,田锐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也是现在集贤东村鼓乐社的负责人,省级非遗传承人。

“当时我们演出完,柏林的报纸还发了新闻,说这是中国古代的交响乐,是世界上最好听的音乐。看到这样的报道,大家都很激动,也坚定了我将集贤鼓乐传承下去的决心。”田锐霞说。

“我们有传承的决心,这和老祖宗留下来的传承的智慧是分不开的。”田锐霞说,东村鼓乐社和西村鼓乐社同出一脉,二者的分离源自一个古老的“斗乐”传统。这也是老祖宗为了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想出的妙招。他们把乐社一分为二,每年正月比赛,激励后人不断学习。

顾景昭老人向记者描绘了当年“斗乐”的盛况:“每年正月十五和正月十六,两个乐社要在小河隔岸‘斗乐’,轮流吹奏乐曲。接龙比赛中,不能表演重复的曲目,谁家接不上,谁家就输了。输家在观众的嘘声中退场,回去苦练一年,等待来年再‘斗’。有时候‘斗气昂扬’,能从夜晚‘斗’到清晨,精彩至极。”

“鼓乐与我终生相伴”

“集贤镇的鼓乐能保存得这么好,归功于斗乐,就是因为两家乐社在技艺、曲目数量上的相互攀比,才使得鼓乐一直处于生机勃勃的状态,千年不衰,流传至今。”集贤鼓乐第46代掌门人田中禾老人说。

“同样是因为集贤人对于鼓乐的热爱,使得它躲过一次又一次灾难。”田中禾说。

说起集贤鼓乐来,田中禾滔滔不绝:“我们这里的乐社从诞生起就是‘泥腿子’乐社,千百年来所有的传承者都是农民。他们农忙拿锄头,农闲拿乐器,一代代地把鼓乐保存传承了下来。

“我4岁就和鼓乐有了解不开的缘分,也是那时,遇到了我师傅。那个年代农村娃娃为了好养活,大人都会给孩子起个‘贱名’,什么狗蛋、猪娃之类的,所以我4岁前没有大名。因为小时候身体不好,父亲在深秋的一个晚上,把我抱进了乐社,让张有明社长给我起个大名,想借老人的威望,让我沾沾福气。孔融4岁让梨,我当时也是4岁,张有明社长给我取名田让梨。直到1966年,我才改名为田中禾。15岁那年,我正式拜张有明为师,从此,鼓乐与我终生相伴。”

田中禾回忆起学艺的那段时光,脸上仍有少年般的明媚:“我家和师傅家一墙之隔,院墙是土墙,有一块缺口,我每天晚上从缺口处跨过院墙到师傅家学艺。吃罢饭,师傅就拿起筷子开始在桌上敲,我也拿起筷子,跟着师傅的节奏敲起来……”

“一滴滴水成就中国传统文化大河”

对田中禾来说,儿时的记忆是美好的,也是支撑他和社里的一代代人将鼓乐传承下去的动力。

田中禾说,这些年,集贤鼓乐频频受邀到全国各大城市演出,其间与许多学校建立了研学计划。鼓乐社不定期派乐师到北京、江苏等地的学校授课,那里的学生也会利用暑假到集贤来学艺。“北京一所学校还专门设置了‘西安鼓乐’课程,并邀请乐社每年到京授课四次。如今,娃娃们经过学习,已经能够独立演奏鼓乐。学校的老师也会给他们的分校传授鼓乐技艺。看到咱们的集贤鼓乐在全国以星星之火的姿态成长,心里特别舒坦。虽然我们每个人仅仅是一滴水,但是这一滴滴水、一个个小浪花不断汇聚,才成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这条泱泱大河!”

听说这几天还要从外地来一批娃娃们研学鼓乐,田中禾有点激动:“赶紧让我准备准备,说不定明后天娃娃们就来了!” (通讯员 马昭)

编辑:小习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