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博物馆的使命

时间:2022-10-18 14:34:21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一座博物馆的使命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里,与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神面立柱石雕对视的瞬间,仿佛时空穿越,恍惚间看到一座早期文明的殿堂在四千年前的陕北高原拔地而起

截至2020年底,在陕西省文物局登记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329座。10年来,陕西新增各类博物馆、纪念馆130余座,全省平均约11.7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全省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从2011年的1200余万人次增至如今的5000余万人次。陕西各类博物馆年均举办各类展览由10年前的100余个增至近800个。截至2021年底,陕西共有23个陈列展览,在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中获奖。

d3add84f-dd39-463a-a893-add76c167ef6.jpg.1

陕西考古博物馆。

88年前,陕西宝鸡斗鸡台落下的考古“第一铲”,拉开了陕西现代田野考古的序幕。之后,一代代陕西考古工作者沿着前辈的足迹,扎根田野,用双手拂去时间的尘埃,先后发掘遗址千余处,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和科研标本。

十年前,以陕西考古取得的辉煌成就为基础,在陕西省文物局指导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率先提出建设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的构想。

2022年4月28日,历时十年精心筹建的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对外试行开放。“全国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证明它与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和使命不同。

9月25日,记者采访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陕西考古博物馆馆长孙周勇,听他从博物馆负责人和考古人的角度,讲述他心中陕西考古博物馆的使命和责任。

275a7ce4-2b6b-45f8-aa45-13f6c267c8b1.jpg.1

出土于澄城刘家洼遗址的小铜罐。考古人员在其中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男性面霜类化妆品残留。

■ 出土文物的魅力

依托陕西多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和20余万件出土文物,陕西考古博物馆遴选出文物4218组5215件进行展出,100%为出土文物,其中90%以上的文物为首次面向公众展出。这是陕西考古博物馆区别于其他历史类博物馆的特点之一。

这5000多件文物有何特殊之处?为何能在众多出土文物中脱颖而出?参观完陕西考古博物馆,你或许会找到答案。

罗婉顺墓志是首次考古发掘出土的颜真卿书丹墓志。墓志上的文字不仅让游客阅读到真实的历史,更感受到千年前的文字之美。

复原后的李倕冠饰是文物保护修复的杰作,是国内第一个通过实验室微观清理、科学复原的冠饰,也是迄今世界上唯一一套复原的唐代冠饰。这件唐代公主的冠饰重800余克,高42厘米,由370多个宝石组成。每一颗宝石不仅闪耀着大唐盛世的华彩,而且凝聚着文保人员的良苦用心。

出土于澄城刘家洼遗址的一件小铜罐,高度只有6厘米,但考古工作者在其中发现了目前中国最早的男性面霜类化妆品残留。重要的考古价值为小铜罐赢得了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展出的“入场券”。

“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是一件文物入选历史类博物馆的标准。陕西考古博物馆在遴选文物时,更看重文物背后的科学价值和它对考古学科的价值。”孙周勇说。

所以,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里,你会看到陶器碎片、植物种子、动物骨骼……它们或许不精美,但很珍贵。它们是真实历史,是打开古人生活场景的钥匙,是忠实的历史记录者。

b0783d1d-1f87-4133-9947-cc93b92e5a5a.jpg.1

身着汉服的小朋友正在体验陕西考古博物馆内的互动装置。

■ 考古学科的全链条

“多年来,陕西考古工作取得的成就和考古学科的发展令人欣喜,但遗憾的是,始终没有一个能够展示考古学理念、方法、技术和考古学科发展史的平台。让考古这个小众学科转化成大众的文化,是考古人的使命和追求,也是筹建陕西考古博物馆的最初动力。”孙周勇说。

考古人对考古学科的热爱,对普及考古学科的渴望,以及公众对考古学科的关心,催生了陕西考古博物馆的诞生。

陕西考古博物馆贯通了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考古学科全链条,让观众走进考古现场,感受最真实的考古工作,揭开考古学的神秘面纱。

你是否会好奇,考古工作者如何判断哪里是墓葬,哪里是建筑基址,哪里是城墙?陕西考古博物馆里的五块土样会告诉你答案。

这五块土样分别为红烧土、夯土、五花土、原始生土和灰坑土,每种土都有不同的“功用”。田野考古中,一般通过不同的夯土层来确定大型人工建筑的种类。红烧土多出现于窑址、灶坑、建筑类遗址;五花土通常与墓葬或建筑遗址有关;原始生土指没有人为活动扰动过的原生自然堆积土层。

你是否会好奇,在文字出现之前,考古工作者如何判断一个遗迹或遗物的年代?陕西考古博物馆里有一面特殊的“土墙”,看懂它,你就掌握了考古学断代的基本知识。

考古地层学是判断遗迹相对年代的基础,是通过土质、土色区分不同堆积,并根据叠压、打破及平行关系确定不同堆积形成的先后次序,来研究遗存之间相对的年代早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越早的人类活动遗迹,距离今天的地表越深。相应地,距离我们时代越近的遗迹,也就埋得越浅。

“通过陕西考古博物馆,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考古事业百年发展的历程,可以深入了解考古工作者如何通过地下文物的实物遗存,去不断延伸历史轴线、丰富历史图景的艰辛探索和努力,能够看到考古学科和考古工作者是如何用物质文化,构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基因图库。”孙周勇说。

513dfefa-0e45-450b-a0f1-7aef7e8b78a3.jpg.1

青铜轮牙马车遗迹。

■ 梳理中华文明的脉络

从旧石器时代的蓝田上陈遗址、南郑疥疙洞遗址,到新石器时代的半坡遗址、神木石峁遗址,再到周原遗址、秦咸阳城遗址、汉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中华文明在陕西这片厚重的土地上连绵不断。依托多年来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陕西考古博物馆严格遴选,用文物梳理出中华文明的脉络。

透过放大镜看去,一颗距今3万年左右的人类牙齿化石的细节一览无余。这颗牙齿化石出土于陕西汉中南郑疥疙洞遗址,和它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各种石器和动物化石。这些重要发现为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早期现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的学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证据。

在陕西考古博物馆里,与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神面立柱石雕对视的瞬间,仿佛时空穿越,恍惚间看到一座早期文明的殿堂在四千年前的陕北高原拔地而起。

一辆精美的青铜轮牙马车从周人故都周原“载驰载驱”而来,让观众感受到西周王畿先进的礼仪文化,感受到中国早期都市的魅力。

类似真人的秦兵马俑威风凛凛,成批展出的汉俑气势恢宏,唐三彩丰腴鲜艳,宋耀州窑青瓷“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不同时期的人将泥土和火焰的艺术掌握得炉火纯青。

陕西考古博物馆里的文物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时空之旅,展现出中华文明的脉络。

自1921年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以来,寻找中华文明的起源成为中国考古学家的不懈追求。100多年来丰硕的考古成果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陕西考古和中国考古同频共振。在陕西这片土地上,一代代考古工作者筚路蓝缕,遍寻历史遗迹,为中华文明探源的实践贡献着智慧和力量。我们希望大众通过参观陕西考古博物馆,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文明的脉络。”孙周勇说。记者 杨露雅文/图

编辑:马玉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