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工艺复活 熠熠周秦鉴荣光​——陕西青铜文物文创工艺的开发之路

时间:2023-05-28 11:26:11  来源:华商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铜工艺复活 熠熠周秦鉴荣光​——陕西青铜文物文创工艺的开发之路

而在“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就有一批从事青铜器复仿制的匠人

伯各卣 西周

近日中国-中亚峰会上 ,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工艺品成为馈赠中亚国家元首的珍贵国礼,引起了八方来宾的浓厚兴趣。

泱泱中华,万古江河,一座城也是一座史。 中国古代的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巅峰,其时也被称为中国的“青铜时代”。在众多精美的青铜器物中,有一件因其铭文中记录有现今发现最早的“中国”一词而具有特殊的地位,成为当之无愧的“国宝”“国之重器”。它,就是1963年在宝鸡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器文物——“何尊”。这件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据考证,何尊底部的铭文“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的最早来源。而感知中国,读懂中国,也恰恰正是这次峰会的意义所在。

西周青铜器何尊,究竟是一件怎样的青铜器,它有什么象征意义?作为青铜重器,它是如何被复制出来的呢?今年1月,“岐山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这背后,陕西青铜文物文创工艺的开发之路,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呢?……

西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

3000多年前 这里曾是周人的故乡

五千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我国,青铜文化是华夏文明永恒的礼乐史诗。一件青铜器,就是一段被铭铸的历史。相传禹铸九鼎,以象征九州。从夏朝开始,鼎就成为传国重器;商周时期,定都或建立王朝又称“定鼎”;西周时期,青铜器更是成为礼器……如今,作为历史文物的青铜器,成为国内许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正如考古学家所说:“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尊”在《说文》中释义为“酒器”,始于新石器时代,最初多为陶质,到商周时期多为铜质,后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礼器,一般为贵族所有,象征着使用者的地位。《国语》中有“出其尊彝,陈其鼎俎”,其中的“尊”“鼎”都属古代祭祀时使用的礼器,有崇敬之意,故“尊”引申出“尊敬、尊重”之意,后又引申为量词,也写作“樽”或“罇”。以青铜铸造的精美酒器“尊”并非日常之用,而是宴飨仪式上的重要礼器。因青铜器具有可长久保存的特点,古人也会为纪念、记录重要事件而铸造一件青铜器,并刻铸铭文进行简要记述。这使得青铜器在艺术价值之上又增加了史料价值。

宝鸡,因为唐代“石鸡啼鸣”的祥瑞而更名宝鸡,3000多年前,这里曾经是周人的故乡,叫做“西岐”。自汉代至今,宝鸡境内就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大家熟悉的晚清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盂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全部出土于宝鸡,而今它们已经分别成为海峡两岸博物馆里的“镇馆之宝”。为什么宝鸡能够出土这么多国宝级的青铜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员王竑说:“历史上,宝鸡扶风、岐山一带曾是西周王朝京畿重地,许多王公贵族在此拥有采邑,死后也葬在这里;西周王朝的宗庙也一直在宝鸡,大多重要的祭祀、册命等活动也在这里举行;同时,宝鸡附近也是弓鱼国、虢国、夨国、散国等西周诸侯国的封地。因而宝鸡有大量的西周墓葬、窖藏。青铜器是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西周是我国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宝鸡是我国青铜器出土重地。”“宝鸡的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时代高峰的代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员王竑非常自豪的说:“2004年江泽民主席参观眉县杨家村青铜器后,为宝鸡题词‘青铜器之乡’。”

秦公镈 春秋时期

这里发现了最早的“中国”

从“饕餮纹青铜尊”到“何尊”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研究员王竑介绍,“何尊”是西周早期一个名叫“何”的西周宗室贵族所用的祭器,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因尊内铭文“宅兹中国”句是目前出土文献中最早记载“中国”一词而闻名,后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和国家一级文物,现收藏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内,成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何尊,通高38.5厘米,口径29厘米,重14.6千克,通身布满经典纹饰,内底刻有合计12行共122字的铭文,其中第7行首“宅兹中国”四字是目前所知“中国”一词的最早出处。铭文显示,这件器物制作于西周早期。何尊的造型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椭方形,圆形大敞口,口沿外卷,外圆内方。尊体自上而下饰四道扉棱,整个尊体以云雷纹为底,颈部饰有蛇纹,口沿下饰有蕉叶纹,腹部、圈足饰卷角饕餮纹,工艺精美、造型雄奇,是西周青铜器代表作之一。

1965年9月,何尊被宝鸡市博物馆发现并收藏,“饕餮纹尊”成为它的名字。1975年,国家文物局调集全国新出土的文物精品出国展出,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为展览负责人。因造型奇特、纹饰精美,马老特别注意到了这件器物,并将它送去作除锈处理。除锈完成后,尊内底这篇122字的铭文清晰显现。这件原被认为是普通西周青铜器的铜尊一跃成为我国的“国之重器”。2022年,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特展开展,汇聚了130余件国宝级文物。特展以“源”“流”“汇”三大主题展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文化特质,讲述中华大地何以中国,中华民族何以伟大,中华文明何以不朽。何尊以其无以超越的重要地位,占据了展台最中央的位置。

何尊 西周

王竑介绍,何尊的名字与何尊底部铭文有关。“何”是西周早期贵族宗族的名字,他在周成王五年的时候,受到成王接见和赏赐,这让他觉得十分荣耀。为了让后代铭记这份殊荣,何便铸造了这件青铜器,把这件事也铭铸在青铜尊上,“铭文中主要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成周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价值极高;还有一点便是‘中国’两个字作为一个词组第一次出现了!”历史上,对何的故事记载模糊,但是我们一定知道周武王、周成王、周公,何与他们生活在同一个时空。何的父亲曾追随文王,何跟随成王一起祭祀武王,成王继承武王遗训,营建成周。武王曾说:“我要住在这天下的中心,”何尊铭文的表述就是“宅兹中国”。

“但是这个‘中国’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意义不同,在这里,它是一个地理上的方位概念,天下之中。‘中’和‘国’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原本是两个词,‘中’字像一旗杆,上下有飘带,旗杆正中竖立。早期金文的‘国’字写作‘或’,从字面讲,它由城池和干戈构成,表示‘执干戈以卫社稷’。当时人们认为,一个国家不仅要有自己的城池,而且要有军队,才能称为‘国’。”据专家考证,尊内底铸铭文12行,合计122字。铭文记载了周成王五年时,在成周对其“宗小子”何进行训诰,提到周武王在世时曾决定营建成周,与《尚书·召诰》《逸周书·度邑》等文献记载相互印证,起到了证实补史的作用。何尊也是西周最早的有明确纪年的青铜器,为西周历史的研究和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逨盉 西周

成为国礼 何尊文创备受青睐

青铜工艺复活 书写更多精彩中国故事

如今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里,开设有专门的文创工艺品展示区,为全世界来此感受青铜文明、喜欢宝鸡青铜器的朋友们留下珍贵的纪念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部李主任介绍,该馆开发的何尊文创工艺品,是青铜器文创中最受欢迎的工艺品。而在“青铜器之乡”陕西宝鸡,就有一批从事青铜器复仿制的匠人。数十年来,他们致力于钻研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传承推广流传千年的青铜文化,力争让更多人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

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能在周原岐山一带流传至今,与岐山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和厚重的历史底蕴紧密相连。西周王朝将青铜礼器的铸造和使用推向了鼎盛时期。在我国古代的文明体制中,“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论语》有云:“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些无不与青铜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岐山源远流长的青铜文化,为这片古老的土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历史遗存。自汉代以来,在周原岐山一带出土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著名的毛公鼎、大盂鼎、小盂鼎等国宝级青铜器就是从这里出土。伴随着青铜器的诞生,随之出现了青铜器复仿制技艺。《韩非子·说林下》中有记载:“齐伐鲁索谗鼎,鲁以其赝往,齐人日赝也,鲁人日真也……”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青铜器仿制之说。到了宋代,则有“肇新宋器”之说:“上仿制以崇古,下伪造以图利。” 说明在宋代,青铜器复仿制技艺已较为繁盛。

象尊 西周

岐山县文化和旅游局文史馆员王文耀介绍:“岐山青铜器复仿制作技艺历史久远,主要复仿商周时期的青铜文物。” 据介绍,青铜器复仿制技艺有复制和仿制之分,复制是在文物原件上翻制模具,其大小、花纹、铭文等完全同原物一致;而仿制是对不能直接在原物上翻制模具的青铜文物,根据其照片、线图、塑型仿制,使它与原物的大小、重量、表面颜色、残旧程度一致,有条件的还要尽量使仿制品的质地与原件一致,难以分辨真假。“自清代晚期开始,岐山青铜器复仿铸造开始采用砖范陶范铸造法和翻砂铸造法,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兼容引进了失蜡铸造工艺。久经传承的技艺和近现代工艺的融入,造就了岐山复仿制青铜器匠人的精湛工艺,其作品独具风采,令人称赞。”

今年48岁的于安君出生在岐山县一个文物世家。他的祖父于宝元是岐山颇具名气的铸铜艺人,善于钻研青铜器复仿制技术,制作的陶范较好地继承了西周传统铸造技艺。于安君的父亲于少特长期从事文博工作,擅长文物研究,对青铜器的铜、锡、铅成分配比有一定研究,大大提高了青铜器铸造的成品率。于安君从小深受家庭影响,对青铜器铸造情有独钟。1995年于安君进入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参与发掘与修复工作,开始深入学习文物修复技术,“要想完整地复制出一件形神兼备的青铜器,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青铜器复制包括塑形、刻纹、翻模、浇铸、做旧等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的要求都极为严格,稍有一丝疏忽,最终的作品就会成为残次品。”于安君介绍,近现代青铜器复仿制大多采用失蜡铸造法,其铸造工艺大致分6步。首先制造模具,用泥土或石膏塑形,进行雕刻后,用石膏和硅橡胶翻制模具,然后用石膏模具压制成蜡件,用砂和石膏将蜡件包裹着,加温脱蜡,做成石膏空腔,再向空腔中浇铸青铜汁,做出青铜器毛坯,最后进行整形作色等细致加工,如此,一件精美的仿古青铜器就初具雏形了。于安君介绍,仿古青铜器要想做到“以假乱真”,除了合金的比例,很大程度取决于做锈工艺的好坏:“青铜器的锈色有绿锈、红锈、黑锈等几十种锈色,每个年代都不一样。还原出真实的锈色和锈迹,并让它们自然呈现在青铜器的外表上,才能代表青铜器仿制的最高技艺。”为此,他走访了许多有关专家,也购买了大量相关书籍专心研究,并买来大量原料进行琢磨研习。日复一日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摸索,采用多种传统配方和技法对青铜成品反复渲染渗透,力求高度还原自然真实的锈色,全面熟练掌握了青铜器复仿制技艺。近三十年来,于安君不断创新和改进青铜器复仿制技艺,他传承并研创的青铜器复仿制技艺、历代铜镜范铸工艺、金石传拓技艺等多项技艺已入选陕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项目。在岐山太平塔文化旅游街区,他开设了一间金石技艺传习所,广招学员,热心带徒,传承推广青铜器复仿制技艺。

同处周原地区、受周原文化濡染颇深的扶风县午井镇,也有一家三代传承青铜器复仿制技艺的工匠。今年32岁的赵凯是家族第三代传承人,在青铜器复仿制方面,这位“90后”年轻人想法很多、创新不断。据介绍,自1994年创办轩宣青铜器复制厂以来,他们公司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中国文字博物馆等20多家文博单位复制展品,为西北工业大学等10多家高校复制教学标本,在行业内颇有名气。受父辈影响,赵凯从小就对青铜文化耳濡目染:“上大学时,我结合所学专业开了家网店,在网络上推广青铜艺术品。”毕业后,赵凯全身心跟随祖父和父亲研习青铜器复仿制工艺,并试图在制作工艺上寻求创新:“从以前的手工拓模,到现在运用3D扫描、3D打印技术制作原始模具,我们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提升,目前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近三年来,赵凯经常受邀到西安美术学院等高校开设讲座,向校园中的年轻人传递青铜文化的魅力;参与进博会、国际丝绸博览会等国际性展会,向全球友人展现青铜器的荣光。谈起未来的非遗传承之路,赵凯表示,接下来他将继续深入挖掘青铜文化,通过开展游学、研习等活动弘扬中国青铜文化,努力为我国的文化自信添砖加瓦,让更多人了解青铜器、爱上青铜文化。

兽面纹双耳方座簋 西周

1982年,我国发行的第一套文物特种纪念邮票中,何尊即为其中之一。2002年,国家文物局印发《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名单,规定64件(组)一级文物禁止出国(境)展览,何尊再次位列其中。现今,何尊作为我国文化展现的典型代表,展示出了全新的生命力。陕西省文物局的新标志就是以何尊的形象作为蓝本。北京冬奥会火种台的设计灵感也来自何尊。她舒展的线条、沉稳的造型,使“承天载物”的设计理念得到进一步的展现。

自西周至今,已超过3000年了。从古老、遥远的“中国”到如今现代、发达的中国,何尊陪同这片土地走过了多少风风雨雨。而以何尊为代表的宝鸡青铜文明和青铜文创工艺品,也将继续在这片铸造、埋藏它的土地扎根,也将继续伫立,不仅永久传承着属于中华大地的历史与文明,也会在丝绸之路的东风下,书写更多精彩的中国故事。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供图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