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二人台 陕北戏曲支柱

时间:2023-11-27 15:10:56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府谷二人台 陕北戏曲支柱

二人台演员在府谷县文化馆非遗小剧场演出《挂红灯》

5274ca205a6ebb160faa982ebbbcda32.jpeg

二人台演员在府谷县文化馆非遗小剧场演出《挂红灯》。

afe44fa7c6b1891ef52a2cec61f8df1a.jpeg

府谷县文化馆演员佘鹏飞、陈静在直播间演唱二人台。

d91c58696f2021e457dd198fd812471e.jpeg

刘美兰在府谷第四小学教孩子们唱二人台

72dc98f83fe07d770d0955c02cc58217.jpeg

原创现代二人台剧《魂铸二人台》剧照 受访单位供图

二人台是流行于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地的传统戏曲剧种。因其剧目大多采取一丑一旦二人演唱形式,所以叫“二人台”。

府谷二人台是集戏曲、曲艺、歌舞、音乐、杂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是多元文化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衍生的民间艺术品种。既有北国高亢激昂之调,也有中原委婉动听之韵,在府谷民间文化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2008年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补充名录。

一衣带水

“二人台应该起源于清康熙年间,到清同治年间形成规模。”原府谷县文化馆馆长郭候绪说:“能在府谷一带形成这种艺术,与清朝初期设置的‘禁留地’有关。”

据史料记载,清初,清政府将长城以北,鄂尔多斯部的西南边沿,榆林郡北部划出宽50多里,长1000多里的地段,作为“禁留地”直属皇室管理,汉人不得入此垦殖,蒙民不得入此游牧,以示蒙汉隔绝界限。清康熙年间,府谷及周边遭灾,出现大量流民、灾民。于是,清政府就开放了“禁留地”,允许汉人到此垦荒种地。但“禁留地”内不准建屋定居,不准拖家带口,垦民户口仍在原籍,出来垦殖的汉民都是男人。他们春出冬归,平时唯一的娱乐活动便是坐在一起演奏自制乐器,你呤家乡诗,他唱故乡曲,民间便称之为“打坐腔”。

“前来垦荒种地的人们来自天南海北,也有各地商人、驻地官兵的交流融入,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传唱至今的府谷二人台会有蒙古长调、东北二人转、江南民间小调等的元素。”郭候绪说。

从清康熙年间到同治年间的一百多年里,垦民们一代又一代、一年又一年地在家乡和“禁留地”之间往返,把收获的粮食带回家乡的同时,也把在“禁留地”学到的民歌、小曲带回故里,唱给妻子儿女、邻里乡亲。“禁留地”这块“沃土”不但成了灾民们的避难之所,也成了各地民间艺术的交融之处。就这样,二人台经过广大民间艺人长期的艺术实践、传唱,逐渐积累、丰富,形成一种多元的艺术。形成初期不登舞台、不化妆,也没有道具,只是一些好拉、爱唱的坐在一起“打坐腔”, 流浪艺人们四处漂流“打玩艺儿”(上门卖艺乞讨)。清光绪年间以后,随着“玩艺儿”班社活动的不断升华,逐步走上舞台,走进大雅之堂,同时在社火活动的影响下,二人台开始有了人物造型、服装道具、舞台设置,且在陕北、晋西北、河套地区和河北张北地区广泛流传。

一枝独秀

二人台在陕西的主要流行地区有榆林的府谷、神木、定边、靖边、横山、佳县、米脂、绥德以及延安的一部分县区。其中流行最广的是府谷县和神木市。

郭候绪说,20世纪50年代,府谷民间艺人参加全国民间文艺调演,评委们听了都说好,就问“你这叫什么调子”。艺人回答“打玩艺儿”,得知是乞讨的艺术形式,评委们说“那不好,你们是榆林人就叫‘榆林小曲’吧”。后来,内蒙古的艺人也表演了同样形式的节目,也是“打玩艺儿”调,评委们说,你们和榆林的艺术形式差不多,两个人表演的,就叫“二人台”吧。从此有了新名字“二人台”。

2008年,府谷二人台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二人台,府谷县成立了府谷二人台艺术团,2020年更名为“府谷二人台艺术研究院”,主要职能是挖掘、整理、传承、发扬府谷二人台遗作,编创府谷二人台新作。自成立以来,积极编创文艺节目,经常参加中、省、市、县各级文艺调演和下乡演出。共编创二人台传统剧、小戏小品、歌舞、曲牌等各类文艺节目120余个,常年深入乡镇、社区、广场、企业、学校等演出。

府谷县文化馆副馆长贾军告诉记者:“虽然二人台在周边几省区的受众比‘府谷二人台’大,但‘府谷二人台’在全国来说是‘一枝独秀’,其他地区的二人台团体都说咱们二人台的表演‘立意很高’。”

近年来,府谷县二人台艺术团也加强对外交流演出,先后赴匈牙利、奥地利等欧洲国家,以及西安、上海、青海、内蒙古、山西、河北、广东等地交流演出。特别是在上海国际音乐节和青海第二届西北音乐节的演出中,将二人台与民乐、交响乐创新融合,这是晋蒙陕冀四省区二人台历史上的尝试,得到广泛认可和赞誉。

一脉相承

“府谷二人台虽然是地方小剧种,但在神(木)府(谷)地区有着深厚群众基础。”府谷县文化馆馆长温永开说,随着大众文化的冲击,加之人才断代以及文化品牌缺失,府谷二人台一些曲目、剧目一度濒临失传。为了让全县唯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继有人,近年来,府谷县大力推进二人台进校园,并取得显著成效。

“过了十五头一天,我和我那个连成哥哥去拜年……”在府谷县第四小学,国家二级演员、府谷二人台省级非遗传承人刘美兰正给学生们上课。该校2013年成立二人台社团,本着传播二人台知识,丰富校园生活的宗旨,培养小学生对非遗文化的兴趣,更为二人台的传承培养后备力量。目前,学校有40名学生学习二人台。

六年级学生边家萱从一年级就开始学习二人台。她说:“学了二人台,能更好的调整音色,收获很大,以后会继续学下去。”

采访期间,校长郭建平来到二人台教室。当问道为什么学校会开设二人台兴趣班,郭建平指着教室墙上张贴的二人台著名演员简介说:“这些都是我们府谷二人台的名人,丁喜才是个老艺人,还在上海音乐学院当过老师。陕北歌王王向荣也是我们府谷人,唱二人台出身……”

“二人台是我们府谷的非遗文化,作为府谷人我们都有保护传承的责任。从小培养孩子们传习二人台,不是要让他们唱得多好,主要是要让他们从小接触、了解,产生兴趣爱好,进而更好地传承。”郭建平说道。

据了解,府谷县文化馆每周星期二、三、五都选派专业辅导老师深入多个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二人台唱段、动作、身段等的辅导培训,让二人台在学生中广泛传播,积极弘扬。

一鸣惊人

10月2日晚,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期间,铜川市工人文化宫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原创现代二人台剧《魂铸二人台》让观众们、戏迷们鼓掌叫好声不断。该剧填补了陕西省原创二人台大戏的空白。

《魂铸二人台》由府谷县文化馆历时半年之久精心打造,融合了民歌、舞蹈、戏曲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一部以抗战为背景、以爱情故事为纽带、以二人台变革为主线的大型戏剧。

在府谷县文化馆,记者见到了刚从丝博会表演回来的《魂铸二人台》男一号佘鹏飞和女一号陈静。37岁的佘鹏飞2012年考进县文化馆,以前学过秦腔,唱过民歌。“从小就听《挂红灯》《五哥放羊》,以前听到这些曲目的时候,还以为是民歌,到了府谷之后才知道二人台是个地方剧种。唱二人台在高低音之间的转换及真假音之间的结合方面,还是挺难的。这次能够在第一台大戏担任男一号,备受鼓舞。”

陈静今年27岁,她的外公在村里就是唱二人台的,耳濡目染下,从小就喜欢二人台,在府谷职中就学的二人台专业。她说:“这次参加《魂铸二人台》演出,观众落座后,演出期间掌声不断,而且没有中途离场的,这是大家对我们二人台的肯定,也是非遗的魅力所在。”

说起二人台表演,佘鹏飞和陈静脸上洋溢着喜悦。他们告诉记者,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干了自己喜欢的工作。他们每年都有三四百场演出,有时一天就演两三场,“能让更多人看到二人台、喜欢上二人台,很有成就感”。

一如既往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府谷二人台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府谷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府谷县文化馆也不负重托,拿下了不少有分量的奖项:参加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并获得“群星奖”,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陕西省艺术节均获得“群星奖”……

“府谷二人台要想发展好,既要出好戏,还要有人才。”温永开说:“要出好戏,就要在继承以前二人台的传统的剧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造一些紧跟时代、群众喜闻乐见的一些现代节目。通过近几年地探索,我们集全馆之力,推出了二人台的第一台大戏《魂铸二人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人才方面我们也是下大功夫,分三批招了大概60多名二人台从业演员,还准备再招十几个来充实二人台队伍。还有一种打算,就是和我们职业中学联办二人台艺术培训班,招收一些二人台专业方向的学生,将来把这些学生择优能够填充到我们的艺术团和文工团,扩大二人台的人才队伍。”

在传承发展二人台方面,府谷文化馆除了编排新剧、吸收人才外,还积极参加周边省市县文艺调演;连续几年举办或参加秦晋蒙冀四省区的二人台艺术交流展演;在府谷县举办二人台少儿二人台大赛等,府谷二人台的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

温永开还透露:“我们这两年计划再拍一部大戏,府谷人讲府谷故事,讲二人台的故事。最近又举办了二人台小戏剧本征集活动,将进一步丰富二人台剧目。再就是融入一些歌舞性的元素,有陕北民歌的,还有我们地方的非遗项目等,把这些嫁接到二人台,受众面就更广了。”他对府谷二人台的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