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考古持续10余年 揭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宏伟面貌

时间:2024-01-31 11:01:30  来源:三秦都市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考古持续10余年 揭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宏伟面貌

1月29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参评项目“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的考古成果。2012年秋至今,考古人员持续开展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考古勘探与发掘,确定了汉唐昆明池的池岸线,进、出水口,发现了与文献记载一致的漕渠与昆明池间的沟渠联系,清晰而明确地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漕渠是汉武帝为解决长安粮食问题在元光六年开凿的运河,到隋唐时继续得到维护和使用。昆明池是汉武帝为训练水军在元狩三年、元鼎元年两次开凿的人工池沼,建成后在训练水军之余,并成为了汉长安城的重要水源和上林苑内最重要的园林景观。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载,“其渠自昆明池,南傍山原,东至于河”,昆明池开凿后与漕渠相连,共同组成了庞大的水网。

2012年秋至今,考古队在配合斗门水库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先后对项目涉及的汉唐昆明池遗址进行了大规模考古勘探。 经考古确定,漕渠、昆明池的来水,均自一条从秦岭石砭峪而下后在香积寺西折到西甘河村西再北流至石匣口村的人工河。在石匣口村西侧,形成一较大面积的“进水区”,通过“鱼嘴”进行流量、流速控制,在其东侧分布数个取水口,将来水注入漕渠、昆明池,而多余之水则继续向北,通过位于昆明池池岸西侧的沟渠排入沣河。

2013年,考古人员在开展昆明池遗址考古勘探时,在昆明池遗址南侧、东侧陆续确定存在一条大型的人工沟渠。2013年、2021年在沟渠上选择三个地点开展考古发掘,确定沟渠开凿于汉,一直沿用到唐代,到宋代已废弃淤塞。

考古勘探、发掘确定,在昆明池开凿后,昆明池东侧偏南、东北各形成一东向的出水口,用沟渠将昆明池水向东注入该渠。从沟渠时代、走向及昆明池东向注水入沟渠而形成如文献载的“其渠自昆明池”的漕渠与昆明池间关系看,其与文献中记载的汉唐漕渠一致,应该就是漕渠。

2020年至2022年,在石匣口村西侧进行的考古勘探表明,在该区域由南向北至少分布有3个不同的漕渠取水口,其分布规律与历代郑国渠渠口的变迁相似,是汉唐漕渠长期在此取水、维护的见证。

经勘探、发掘确定,早期昆明池的面积约14.2平方公里,唐代中后期扩建达约15.4平方公里。

2012年,考古人员在昆明池考古勘探时,在昆明池池底发现一条位于镐京遗址东、南侧的西南——东北向沟渠,勘探长约4200米。经发掘确定,该沟渠开凿于西周时期,到汉武帝开凿昆明池后被淹没于池底。考古专家称,据文献记载,该沟渠应是营建镐京后,在镐京东、南侧开凿的滈水,是周人“南水北调”解决镐京用水的重要工程。滈水的发现和确定,是长安地区历史地理的重要发现。

10余年来的汉唐漕渠与昆明池遗址考古,作为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汉唐时期水利工程考古,清晰而明确地揭示出汉唐时期国家水利工程的宏伟面貌。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