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玉振 余音千年 ——走近我国首次发现的西周编镈

时间:2024-03-18 16:59:49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金石玉振 余音千年 ——走近我国首次发现的西周编镈

当时窖藏打开后共出土18件编钟,有镈3件、甬钟15件,其中含有“逨”铭的甬钟4件,国内分别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眉县博物馆

4728a7ca4c2ab5f0fee940b271fbed10.jpeg

杨家村窖藏的逨钟

928a1094ff755e302ef6bc71f53f5593.jpeg

杨家村出土的编镈和编钟外形对比图

□文/图 卜 丁

陕西眉县杨家村曾因多次发现青铜器窖藏而闻名遐迩。有别于2003年在该村发现的27件青铜礼器窖藏,1985年杨家村还曾发现过18件青铜乐器窖藏,其中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西周编镈,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

这些带有“逨”字样的青铜器

属于当时西周高级贵族单氏家族

大家熟知2003年曾在杨家村发现的窖藏里有逨盉、逨鼎等27件青铜礼器,这些带有“逨”字样的青铜器,属于当时西周高级贵族单氏家族。

早在1985年发现的杨家村青铜器窖藏中,也发现属于“逨”的青铜器,均为乐器。当时窖藏打开后共出土18件编钟,有镈3件、甬钟15件,其中含有“逨”铭的甬钟4件,国内分别保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和眉县博物馆。其中3件镈为我国首次发现的西周编镈,在考古界可谓轰动一时,它们现珍藏在眉县博物馆。

在眉县博物馆展柜前,馆长孟烁介绍说,编镈和编钟作为组合出现于西周,那时的编钟一般是由大小3件组合起来。春秋末期到战国时期的编钟数目逐渐增多,有9件一组的和13件一组的等,编镈则多是3件一组。该馆保存的这3件编镈形制、纹饰相同,大小不同,将编镈的使用提前到西周晚期,也是目前已知最完备的一套,意义重大。

以3件镈中最大的Ⅰ号镈为例,通高63.5厘米、钮高19厘米。钮为两大鸟相对衔梁组成,舞部饰云雷纹,钲部有四个扉棱,左右两个扉棱各由两只爬虎组成,前后两个扉棱上端站立一只凤鸟,下部为一龙首。四条扉棱将镈钲分为四部分,每一部分饰一大蟠螭纹,两个大蟠螭纹组成一大兽面纹。正面下部有一凸出的小乳钉,以便区别正背面。该组镈线条流畅,装饰图案华丽生动,构图巧妙严谨,给人一种厚重大气的感觉,是西周编镈中的精品。

鼓乐齐鸣 金石玉振

“编钟”: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

2000多年前,宝鸡地区的西周贵族们在祭祀宴飨时,鼓乐齐鸣、金石玉振,遵守着礼乐制度。宝鸡作为礼乐文明的肇基之地出土了较多的青铜器,那么1985年杨家村出土的这组编钟有什么特点?

《周礼·春官》把乐器按照材料分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金”主要指金属类乐器,如“编钟”,其地位高贵、规模庞大、工艺复杂,更有着世上独有的“一钟双音”的高科技,音域宽广,没有任何一种古代乐器可与之相媲美,被誉为“中国古代乐器之王”。眉县博物馆保存的编钟完美体现了这些特点,这些编钟中既有单音钟也有双音钟。

孟烁介绍,根据器型的不同,编钟分为镈、甬钟和钮钟3种。镈为口平齐,能够站立;甬钟上方有一根很长的“甬”,于口上凹弧曲;钮钟下方的于口也是上凹弧曲,但舞部上方不是长甬,而是与镈一样,铸有钟钮。

保存在眉县博物馆的11件编钟中有8件甬钟,其中1件钟体为扁圆筒形,甬部中空且与内腔相通,舞部饰云雷纹,篆间饰窃曲纹,鼓部饰蟠螭纹,鼓右饰一大鸟纹。经测音证实有大鸟纹者为双音节,否则为单音节;旋上饰云雷纹,枚分平顶和尖突形两种。

该钟左右两鼓和钲间共有铭文129字,铭文记述“逨”继承祖考职事,为四方“虞林”。结合铭文可知,“虞林”一职与《周礼·地官》中的“山虞”相似,主要掌管山林之政令。此钟鼓部右侧饰一大鸟纹饰,证明此钟为双音节钟,敲击正鼓部和侧鼓部会发出不同的音,可见我国早在周代就掌握了“一钟双音”技术。

人们常把调解、调停争端等意思称为“斡旋”。眉县博物馆周肖燕介绍,其实这个词语就来源于甬钟,其甬部有一个球形突起叫“旋”,“旋”上有一个孔,称为“斡”,统称为“斡旋”。有了斡旋这样的构件,甬钟这种沉重的乐器便可以稳稳地悬挂于钟架之上,从而发出更加稳定、更加清脆、更加和谐的声音。

钟镈有别:共同在宗庙中响起时

营造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气氛

“镈”作为编钟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也是用来象征王侯贵族地位和财富的重要礼器。在具体演奏时,承担着不同的音区,当它们共同在宗庙中响起时,营造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气氛;当它们在国宴中响起,雄浑严正,众音迭起、如洪似浪,彰显着威严与庄重。

那么,当镈和钟相比区别是什么?在具体的演奏中,它们承担的是哪个声部?

孟烁介绍,钟和镈从外观上乍一看,感觉它们外形相似,但仔细观察,镈的口是平的,而钟的口则是弧形。镈最初的用途与鼓相同,是用来加强节拍的乐器,常与钟、磬配合使用,达到声音的和谐圆融。

来自东汉的两位大师曾对镈、钟的形状和在演奏中的作用做过描述。经学大师郑玄在《礼仪·大射仪》篇中注“镈如钟而大,奏乐,鼓镈为节”,史学、文学家班固在《白虎通·礼乐》著“镈者……节度之所生也”。据《中国音乐文物大系·陕西卷》主编、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方建军在该书中记录“国内现存的四件逨钟已经过音响测试”,其音阶结构分别为宫、角(徵)、羽(宫)、羽(宫);方建军教授认为“在实际演奏中,编镈当如载籍所言,‘奏乐以鼓蹲为节’,起到加强节拍的作用”。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豆军红介绍,钟口设计成弧形,是为了让钟的音色回音更加悠长而延续,主要用来奏旋律;而镈设计成平口,是为了让镈的音色能马上“收住”,镈的声音短促而有力,主要用作敲击节拍,起着骨干音演奏的作用。两者类似弦乐中的大提琴,起到了低音声部的功能。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