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文化遗产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兵马俑”让这个村子与世界接轨

时间:2024-04-02 15:23:35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守护好文化遗产 加快和美乡村建设 “兵马俑”让这个村子与世界接轨

据秦陵街道秦俑村党支部书记杨临潼介绍,随着村环境的整治提升,秦俑村秦风汉韵式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兵马俑工艺品

61af6ec3966916b66bf81571aaa1b2e8.jpeg

秦俑村全村70%的村民参与到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当中。

aa83a9b617d30c9e9614c1f2db7c7bbe.jpeg

杨晓娟正在检查将要出口的秦俑仿制工艺品

“这些俑都要发往荷兰。”3月30日,在临潼区秦陵街道秦俑村,51岁的杨晓娟和工人正忙着给陶俑进行打包、填充、装箱。

50年前的3月,临潼西杨村的一座果园里,村民抗旱挖井时的那一镢头,挖出了震惊世人的“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不仅成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一张名片,也助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兵马俑”和当地百姓

在造福和守护中双向奔赴

“我清晰地记得父亲、母亲和姐姐在我上小学时,都去兵马俑发掘现场帮考古队干活。”随着考古工作的展开,包括兵马俑在内的大批珍贵文物陆续面世。也是从这时开始,杨晓娟开始着迷于兵马俑的塑形、雕刻技法。在她看来,这些体型高大、造型精致的秦俑承载和见证了中华历史。

1999年,杨晓娟两口子从老宅搬出,在自家小院里开起了秦脉雕塑工艺厂,日复一日揣摩、研究着仿制兵马俑的工艺。铠甲、配饰、面容、发丝……陶俑的每一个细节,在她的手中都变得栩栩如生。

“仿制一件兵马俑并不容易。做造型、翻模、制泥胎、阴干、焙烧、组装、做旧,需耗时两三个月。造型和做旧,最考验功力。”杨晓娟说,尺寸比例、姿态神韵,全靠造型师手上的艺术功底,“火候”拿捏也有讲究。

“随着旅游业不断升温,我们发现很多人对咱关中的窑洞建筑很感兴趣,对亲手体验制作兵马俑更有兴致。”2017年,杨晓娟和丈夫把自家的几孔老窑洞翻新改造后,建起“秦俑村窑洞庭院”特色民宿。

民宿一上线,便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坚持每天跟着导游和游客学外语,文化水平不高的杨晓娟如今能用好几种外语给游客讲述“兵马俑”的故事。“很多外国人从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出来就直奔咱秦俑村,看到仿制的秦俑爱不释手。”杨晓娟的儿子庞晨跟着父母一起在村里“烧陶俑”,“我们每年要接待近4000名外国游客,制作的兵马俑工艺品已‘落户’40多个国家。”庞晨说,看着传统手艺走出国门,心里觉得很骄傲。

秦俑村旅游三产年收入

达8000万元以上

白墙、灰瓦、青砖、古铜色门窗,一排排关中民居建筑整齐排列;石榴、柿子、花墙、清幽的小径,一处处美景装点着古朴的村落。

从2003年开始,为了深挖历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振兴,样板村——秦俑村诞生了。

“秦俑村南依骊山,地处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核心景区,下辖西杨组、下和组、西孙组、上张组、王俭组、庞沟组6个村民小组。”据秦陵街道秦俑村党支部书记杨临潼介绍,随着村环境的整治提升,秦俑村秦风汉韵式的农家小院、随处可见兵马俑工艺品。

依托美丽的环境、文明的乡风,秦俑村的口碑越来越好。2020年11月,秦俑村被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全村70%的村民参与到餐饮业、旅游服务业当中,全村开办农家乐100余家,民俗客栈60余家,旅游三产年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杨临潼说,秦兵马俑作为中国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在时光流转中见证着国家的发展,透过这个“窗口”,历史文化的魅力被放大了,秦俑村有了更大的价值。

“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决心。”杨临潼说。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