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情景剧《明朗的一天》在西安市未央区三官庙小学上演(资料照片)。
“老人家,我看您在这儿转了很久了,是遇到啥困难了吗?”
“哎呀,这里的楼怎么这么多,我的家到底在哪儿呀?”
……
4月28日,情景剧《明朗的一天》在西安市未央区三官庙小学上演。
真人真事引发情感共鸣
《明朗的一天》由西安市秦人之星宣讲团的6位国家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3位省市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共同出演。
这部情景剧的剧情很简单。发现“找不到家”的老人后,出租车司机南国望、交警王振治询问老人情况,并将求助信息不断扩散。公益组织负责人张定芳,社区负责人赵雪、孟阳等人在小区利用广播寻找老人家属;有着“寻人一哥”美誉的警官曹金生也把老人的样貌特征发到公益寻人信息群,发动广大志愿者帮忙寻找老人家属。很快,在众多好人的爱心接力下,老人的女儿被找到,母女重逢……
整部剧没有华丽的演员阵容,没有复杂的剧情设计,凭借真实的故事和朴素的情感,自今年2月首演以来,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赞誉。
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源自真实故事,每一位演员都在演绎真实生活。“它突破了传统宣讲模式,以艺术表演的形式,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真实故事搬上舞台,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教育。”该剧编剧陈若星表示。
全力以赴打磨艺术精品
去年12月,西安市秦人之星宣讲团走进西安市临潼区秦陵科技社区,多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分别讲述了各自的感人事迹,引得台下观众热泪盈眶,掌声此起彼伏。
“如果把这些典型人物的事迹串成一部情景剧,让他们由‘自己讲自己’变为‘自己演自己’,效果一定更好。”宣讲团团长陈若星说,宣讲结束后,她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个念头。
陈若星与宣讲团成员商讨后达成共识:创排情景剧,大家本色出演。
说干就干。陈若星凭借深厚的文字功底,花费1个月时间写出了《明朗的一天》剧本。61岁的陕西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张定芳看完剧本后喜不自胜,主动请缨担任导演。
“排练时,大家克服困难,挤出时间对台词、抠细节。没有经费,大家就自己承担化妆、吃饭及交通费用。虽然很辛苦,但每个人都满怀热情。”张定芳说,大家虽不是科班出身的专业演员,却始终怀揣着对舞台的赤诚。每一场演出前,大家都会反复琢磨台词的抑扬顿挫,精心设计表情的细微变化,反复打磨动作,只为给观众呈现最好的舞台效果。
“该剧不仅开创了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自己演自己’的独特模式,还完成了从事迹宣讲到艺术创作的跨越式转变,为弘扬社会正气、传递正能量开辟了新路径。”西安市委文明办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进处处长刘峰评价。
排除万难传递精神火炬
他们是道德模范,也是穿梭在城市街巷的“身边人”。为了演好这部剧,每个人都尽力克服一切困难,心无旁骛地完成每一场演出。
老党员、电影放映员石志光今年已经78岁了,不论寒冬腊月还是风吹日晒,只要有演出,他都会以饱满的精神状态站在舞台上,认真对待每一场表演。
出租车司机南国望为了不耽误演出,经常半夜才回家休息,次日早上又出现在排练现场。他说:“能够为观众传递光和热,我感觉很值!”
54岁的“全职奶奶”郑淑玲在剧中出演女儿。为了还原母女重逢的激动时刻,她每次都是用力跪在舞台上。青紫的膝盖见证着她的执着。她说:“舞台上的每一分真实,都是对观众最好的交代。”
67岁的陈若星为了节约演出经费,曾在凌晨5点冒着寒风出门,耗时2个小时,把演出道具轮椅从家中一步步推到演出现场。
37岁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孟阳是团里最年轻的成员,每次谢幕时总是眼眶湿润:“与这些老师同台,看到的不仅是日臻娴熟的演技,还有他们刻在骨子里的奉献精神。”
据悉,《明朗的一天》目前已演出20余场,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我们正着力将《明朗的一天》打造成系列情景剧。如今第二季已与观众见面,第三季的创作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5月13日,陈若星表示,后续,她会持续打磨剧本,将更多典型人物的感人事迹融入剧情,让一个个真实故事化作温暖而有力的精神火种,让真善美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记者 杨小玲文/图)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