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博物馆馆长刘亚功:让石峁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实证地标”

时间:2025-05-18 08:08:52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石峁博物馆馆长刘亚功:让石峁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实证地标”

2023年,石峁博物馆开放,展区面积5943平方米,分为“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板块,展出石峁遗址和石峁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彩绘壁画等各类珍贵文物688件(组)

“石峁遗址藏着中国人的‘文化密码’,是一本‘立体史书’。早在4000多年前,咱们的祖先就会规划城市、设计房子,比欧洲的古城还要早呢!”5月10日,游客王莹莹带着孩子参观石峁遗址博物馆时说。

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遗址,石峁遗址被誉为“中国文明的前夜”,其考古发现曾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及“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2023年,石峁博物馆开放,展区面积5943平方米,分为“巍巍石峁”“王者之城”“都邑生活”“赫赫之名”四大板块,展出石峁遗址和石峁文化时期出土的玉器、石器、陶器、骨器、石雕石刻、彩绘壁画等各类珍贵文物688件(组)。

“我们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引入微缩景观复原石峁城址布局,通过1∶1000的模型立体呈现‘皇城台—内城—外城’三重结构,复原的半地穴式房屋模型,辅以光影投射,重现4000多年前先民的生活场景。此外,我们还利用数字技术打造了‘虚拟考古发掘’互动装置,让观众亲手‘揭开’土层、‘提取’文物,实现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石峁博物馆馆长刘亚功说。

石峁博物馆推出“考古学家说石峁”系列讲座,邀请知名学者走进展厅,以通俗语言为游客解读考古发现;积极策划“石峁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发玉璋拓印、陶器捏塑等研学课程,年接待研学团队超200批次。“今年10月,我们计划对场馆进行数字化展陈升级。在文物活化层面,我们把珍贵石雕原件迁入恒温恒湿展厅,3D复刻品在外围展区展示,并对皇城台遗址进行激光扫描,建立毫米级数字档案,未来可通过VR技术实现‘云端漫游’。保护与展示相结合,既守护了文物本体安全,又让文化遗产以更亲和的姿态走向大众。”刘亚功说。

近年来,石峁博物馆持续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接待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代表、东盟成员国等多国来宾;不断加强景区运营及丰富相关业态,2024年全景区接待游客达50万人次。

在展示利用的同时,石峁遗址博物馆持续推进石峁遗址的保护。“我们成立了两支巡查队伍,聘请群众文保员18名,每日巡查、每日报告、每日处置,实施围栏隔离保护,修建考古工作临时木栈道,防止人为破坏;设置两套监控设施,做到文物整体及发掘现场监控全覆盖;配置气象风力监测设备,实时监测气象数据,确保极端天气重点文物安全;加强文物稳定性监测,聘请岩土保护团队开展土石风化盐碱化技术性保护试验,定期巡查病害的发生和演变,及时消除病害隐患。”刘亚功说。

石峁遗址已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拿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入场券”。“我们的目标,是让石峁不仅成为中华文明探源的‘实证地标’,还要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文化符号’。”刘亚功表示。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