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岩: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文明密码

时间:2025-05-18 08:09:47  来源:陕西日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岩: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文明密码

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西安碑林博物馆坚持保护第一,对《开成石经》《石台孝经》等重点碑刻,加装玻璃防护、恒温恒湿设备及软隔离,精准控制环境参数

“终于盼来了西安碑林博物馆展览陈列全新亮相,来一趟真是大开眼界!站在颜真卿、柳公权的碑刻前,一下就懂了啥叫‘颜筋柳骨’!”5月12日,书法爱好者巩碧峰参观扩建后的西安碑林博物馆时告诉记者。

作为陕西最早创建的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石刻文物属全国之最,陈列展览分布在老馆区和北区场馆两个区域。老馆区是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核心区域,开放的北区场馆,以“尊古不仿古”为设计理念。全新亮相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展陈面积增加至2.3万平方米,增加了5个常设展览,展出文物由1000余件增至2000余件,增加了纸质、陶瓷、铜器等类型的文物。

“颜真卿书马璘新庙碑以及柳公权书杨承和碑、严公贶墓志为首次展出。位于一层的马璘新庙碑展厅,首次展出颜真卿书写碑刻残石。我们通过复原碑体与残存字迹对照,让石碑直观呈现唐代书法艺术风貌。这样的呈现方式是全国首例。”西安碑林博物馆副馆长张岩说。

为讲好碑林故事,西安碑林博物馆深挖文物历史、艺术与思想价值,注重解读文物内涵。北区场馆特别推出“汉字书法碑林”展览,以3D打印技术复原仓颉庙碑,通过互动大屏演示汉字从象形符号到成熟文字的演变过程,系统梳理篆、隶、楷、行等书体的发展脉络。“我们希望观众在参观碑林前,先建立对汉字起源和书法史的基本认知,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每一块碑刻在文明进程中的坐标。”张岩说。

让文物“活起来”的同时,西安碑林博物馆坚持保护第一,对《开成石经》《石台孝经》等重点碑刻,加装玻璃防护、恒温恒湿设备及软隔离,精准控制环境参数;对新展出的马璘新庙碑残石,通过残片文字比例复原碑体,并采用微环境监测技术,确保文物在展陈期间的稳定性。“我们对每一件展品都进行了‘健康评估’,根据每件展品的状态做出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养护。”张岩说。

为更好地服务公众,西安碑林博物馆新设了多元互动区域:东区“文创中心”提供拓印体验、书法临摹等项目,观众可亲手制作碑刻拓片;西区“社教中心”推出青少年研学课程。

“针对不同受众,我们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邀请专家、学者等专业人员,为游客带来深入浅出的文物解读。在展陈设计方面,我们在人性化设施上进行了升级。”张岩说。

碑林的文化厚度远超“书法圣地”的单一标签。“碑林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儒家思想与传统价值观。”张岩说,《石台孝经》由唐玄宗御笔书写,体现“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开成石经》作为唐代官方儒家经典刻本,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教材。

张岩表示,西安碑林博物馆将以观众体验为中心,依托文物讲好故事,优化保护展示设施,为游客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利用科技创新展现形式,让西安碑林博物馆成为群众亲近汉字、理解历史的“活课堂”。

编辑:呼乐乐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