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 感受非遗阿宫腔的“青春成长”

时间:2025-05-20 13:40:08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在西安 感受非遗阿宫腔的“青春成长”

据本次汇演的主办方渭南师范学院介绍,为守护梨园明珠、传承非遗艺术,2024年,该校联合富平县阿宫剧团,汇聚众多戏曲表演名家与理论研究专家,共同启动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

bd2e28f335a64fde58a8672986aca0d1.jpeg

《女巡按·佛阁成亲》演出现场 记者 尚洪涛 摄

5月18日下午,西安易俗社剧场中,一场极具特色的非遗阿宫腔汇演,让西安观众叹为观止、久久沉浸。这场演出,是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提升汇报演出,以“雅奏阿宫承古今,梨园华彩盛千秋”为主题,汇演不仅展现精彩剧目,更见证阿宫腔表演人才在三秦大地的“青春成长”。

阿宫腔,作为中华戏曲艺术中独特而璀璨的一颗明珠,也称北路秦腔、遏公腔,是陕西省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之一。阿宫腔具有娴雅婉转、刚劲有力、缠绵激昂等特点,拖腔带有“噫咽”之音,并以假嗓翻高唱出,极具感染力,其演出流行于陕西兴平、泾阳、三原、临潼、富平等地。2006年,阿宫腔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本次汇演的主办方渭南师范学院介绍,为守护梨园明珠、传承非遗艺术,2024年,该校联合富平县阿宫剧团,汇聚众多戏曲表演名家与理论研究专家,共同启动了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培训过程中,30位满怀热忱的年轻学员通过集中培训学习、自主采风研修、成果汇报展演,全方位提升专业技能与综合素养。

在18日的汇演中,“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提升成果的集中展示,绽放于西安观众面前。革命题材剧目《杜鹃山》,展现阿宫腔强大的包容性;《王魁负义·遇救》《女巡按·佛阁成亲》等传统经典,细腻诠释爱恨情仇;阿宫腔红色革命现代戏《红梢林》片段,重现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彰显阿宫腔在表现红色题材上的独特魅力;《赵五娘吃糠》《白蛇传·断桥》《金碗钗·桃园借水》等节目更是让观众们频频叫好……

主办方表示,伴随汇演举行,“阿宫腔表演人才培训”项目虽暂告段落,但新一批优秀学员将成为阿宫腔传承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将奔赴各地,在一个个崭新的舞台中,让陕西阿宫腔这一古老剧种绽放更耀眼的光芒。(记者孙欢 通讯员陈波)

编辑:王瑜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