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由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主办的“丝路秦声 千年回响”秦腔文化主题新闻发布活动举行。
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程锐介绍,近年来,西安市聚焦“文化兴市”发展战略,从政策扶持、精品创作、惠民演出、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秦腔传承发展。2023年起,西安市每年下达市级专项补助资金2550万元;今年起,西安将区县国有院团发展补助资金提升到900万元,将惠民演出补助标准提升至场均1.5万元。
为扶持精品创作,西安市加大对国家级、省级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每年安排市级专项补助资金1000万元赋能精品创作,推动《陕北往事》《无字碑》《李白长安行》《昭君行》等剧目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近3年,西安市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000余场次,秦腔剧目占比超70%。其中,周至县乡村戏曲大舞台、长安区群众秦腔擂台赛等展演活动吸引5000余名群众登台、300余万观众线上线下参与。“我们还计划增设10个左右惠民示范展演点,加快形成‘东南西北中 送戏到身边’的秦腔惠民新格局。”程锐说。
在人才培养上,西安市支持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以及国家级、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及资深表演艺术家设立名师工作室;推动秦腔院团与驻市院校设立秦腔传承班;在中小学和高校设立秦腔社团、秦腔选修课,使秦腔从“进校园”到“驻校园”,涵养秦腔艺术传承发展土壤。
“我们会适时出台更多有力政策,全面激发社会力量参与秦腔艺术传承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用真金白银支持优秀剧本改编、创作,不断推出精品剧目。”程锐说。 (记者 陈志涛)
编辑:王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