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文化遗产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时间:2022-03-09 09:30:36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将文化遗产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内生动力

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西递村从一个普通村庄转变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4d919e66efb218c7d61c60534a250b83.jpg

西递村风貌(西递村供图)

安徽西递村位于黄山南麓,因村边的河水西流,古有传递邮件的驿站,才有“西递”之名。西递村为典型徽州村落,讲究风水选址,四周环山,溪水穿村而过,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天井院,错杂交汇的小巷如同迷宫,村口牌坊与村中心的祠堂相互呼应,构成村落风貌特色。该村始建于北宋,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现保存古民居224幢、古祠堂3幢、古牌坊1座、古桥梁4座,享有“明清民居博物馆”的美誉。同时,还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祭祀等。

2000年,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西递村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西递村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西递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西递村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入选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名单……20多年来,凭借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西递村一路开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1986年,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唐茂林依托村里的特色资源,决定利用村里的老房子带动村民发展旅游。同年9月,西递旅游景点管理处成立,西递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始了农民办旅游的尝试。颇具特色的皖南古建筑和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年实现门票收入47万元,超过了农副业的总产值。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后,村民干劲十足。黟县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旅游是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开始盘活全县资源,同年11月,黟县旅游局成立,制定全县旅游宣传方案。从此,当地的古村落如宏村等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递村形成以社区为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其旅游业发展一路攀升,旅游收入约占到村集体收入的70%。随着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更为重要,为此,黟县依据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保护规划》《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并把遗产保护内容列入村规民约,编制了遗产保护知识宣传品向村民和游客分发,在村中小学开展遗产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同时,镇村联合对224幢古民居实行“一户一档”登记,聘用了专职文保员,加强日常监管巡查;规范古民居修缮流程,完成对破损房屋的修缮审批;加大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力度,建设消防系统工程,建成集监测、报警、灭火为一体的消防站。

近年来,西递村在继续发展传统观光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与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遗产小镇,先后引进天津东果国际、广东深圳泊心云舍等知名企业。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西递村从一个普通村庄转变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围绕“旅游+传统文化”,西递村打造了“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包含非遗传承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徽食文化街区三大板块。在非遗传承体验区内,非遗大师制作的工艺品引来各地游客的连连称赞。其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三雕”更是人气爆棚。“以前我们这些手艺人都是各自制作和销售,现在聚在一起,产能提高了,销路也更广了。”黟县东园精品三雕屋负责人徐自清说。在西递村,经营范围涉及民宿客栈的有近100家,占到全村户数的1/4。洪悦是土生土长的西递村村民,原先在外务工,看到家乡的旅游业发展势头高涨,就回到村里把家里的自建房改造成了民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胡傲立介绍,目前,西递村建立了以村民为主体、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由黟县徽黄旅游公司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旅游开发,每年按一定比例分红给村民。2019年,西递村旅游收入达4691万元。目前,村内从事旅游相关的营业户260家,从业者超过1000人,村民和外来创业者把村内房屋改造为民宿、餐厅、文创商店等。如今,西递村年接待参观者百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近2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余元。

胡傲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做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专家点评:

邹统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鉴于西递村在保护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生活、社区主导的旅游特色经济创新及变革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最终荣获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称号。这充分表明我国长期的乡村发展战略促成了“最佳旅游乡村”落地西递古村。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乡村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也促进了社区主导的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特别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西递村利用文化遗产优势,坚持社区主导发展旅游业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古村保护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想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要到黟县西递来”的口号深入人心,西递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西递旅游以社区为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坚持村民为主体,政府主导,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是国际组织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充分肯定。

编辑:朱春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老城新游的全新玩法:听一曲秦腔 来一场Citywalk

    忒色 唱响古调 体验梨园文化9月8日至15日,由西安市新城区委宣传部、新城区文化和旅游体育局、新城区西一路街道办事处主办的“遇见城墙梨园夜”秦腔文化艺术周在西安明秦王府城墙旁上演 2023-09-20

  • 千余枚见证丝路繁盛的珍贵简牍首次亮相

    忒色 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这两枚里程简“接力”勾勒出汉代丝绸之路东段、长安至敦煌的具体线路走向和重要节点 2023-09-20

  • 列车上的汉服馆惊艳亮相

    忒色 本次旅游专列除设置汉服、甲胄展示区外,创造性地设立了专门的化妆区,配备专业化妆师,为游客打造出最完美的唐代形象,体验从未有过的“上车变身,下车穿越”的独特旅行感受 2023-09-12

  • “西安文旅”成热词 古都“西”引力强力输出

    忒色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30日、31日,先后刊发《暑期文旅消费活力四射》《智慧旅游令人耳目一新》等报道,西安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汉服妆造特色产业等受到关注 2023-09-05

  • 延安景区联动 开展“七夕”主题活动

    忒色 8月22日七夕节,延安景区联动推出七夕主题活动,让游客感受陕北婚嫁民俗文化 2023-08-23

  • 万余游客华清宫浪漫过“七夕”

    忒色 本报讯(记者 王战荣 阮班慧)鼓乐齐鸣,朱门开启,7对“新人”在一众宫女的簇拥下,踩着大红色的地毯款款而来,跨马鞍、合卺礼、共结镜钮……8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天,一场唐宫婚典在中国知名爱情地标景区华清宫内隆重上演,给上万名游客带来了非凡体验 2023-08-23

  • 去宝鸡“微度假”成西安人旅行新风尚

    忒色   宝鸡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武云说,西安市民青睐宝鸡“微度假”,更加证明宝鸡联合西安开展“共建西宝一体化大旅游圈”系列活动的必要性 2023-08-18

  • 在“家门口”遇见美好 以需设藏 城市书房”满足读者个性需求

    忒色 市民在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阅读书籍  记者 郝钟毓 摄  本报讯(记者 高乐)通顶书柜熠熠生辉、文化气息扑面而来……8月17日,记者获悉,西安市未央区图书馆将采用“以需设藏”馆藏建设模式,通过全面了解读者需求,不断丰富纸质资源与数字资源,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2023-08-18

  • 西安城墙再增一处登城点

    忒色 东北城角登城点开放时间为8时至20时,广大市民及游客可以在游览皇城坊历史文化街区之余,在检票口直接购票,或微信搜索“西安城墙景区”小程序进行线上购票 2023-08-14

  • 推广丨独领潮头 列翠太白COLMO双洗站·西安新品首发

    忒色 7月28日,高端AI科技家电品牌COLMO新品首发来到西安太白之巅,将洗烘一体机、扫拖机器人两大产品融合升级,发布新品——COLMO双洗站,创造出目前家电行业从未有过的新形态、新物种。 2023-07-3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