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递村风貌(西递村供图)
安徽西递村位于黄山南麓,因村边的河水西流,古有传递邮件的驿站,才有“西递”之名。西递村为典型徽州村落,讲究风水选址,四周环山,溪水穿村而过,粉墙黛瓦的马头墙、天井院,错杂交汇的小巷如同迷宫,村口牌坊与村中心的祠堂相互呼应,构成村落风貌特色。该村始建于北宋,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现保存古民居224幢、古祠堂3幢、古牌坊1座、古桥梁4座,享有“明清民居博物馆”的美誉。同时,还拥有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徽州三雕、徽州传统民居建筑营造技艺、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祭祀等。
2000年,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西递村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西递村入选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西递景区被评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2年,西递村被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2021年入选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名单……20多年来,凭借当地历史文化资源,西递村一路开挂,文旅产业蓬勃发展。
1986年,时任村支部书记的唐茂林依托村里的特色资源,决定利用村里的老房子带动村民发展旅游。同年9月,西递旅游景点管理处成立,西递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开始了农民办旅游的尝试。颇具特色的皖南古建筑和田园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当年实现门票收入47万元,超过了农副业的总产值。尝到乡村旅游的甜头后,村民干劲十足。黟县县委、县政府意识到旅游是未来发展的新动力,开始盘活全县资源,同年11月,黟县旅游局成立,制定全县旅游宣传方案。从此,当地的古村落如宏村等像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开始,西递村形成以社区为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其旅游业发展一路攀升,旅游收入约占到村集体收入的70%。随着西递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建筑保护利用工作更为重要,为此,黟县依据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出台了《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西递保护规划》《黟县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等,并把遗产保护内容列入村规民约,编制了遗产保护知识宣传品向村民和游客分发,在村中小学开展遗产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同时,镇村联合对224幢古民居实行“一户一档”登记,聘用了专职文保员,加强日常监管巡查;规范古民居修缮流程,完成对破损房屋的修缮审批;加大古建筑群消防安全工作力度,建设消防系统工程,建成集监测、报警、灭火为一体的消防站。
近年来,西递村在继续发展传统观光产业的基础上,着力打造集遗产保护传承展示与休闲度假体验于一体的遗产小镇,先后引进天津东果国际、广东深圳泊心云舍等知名企业。通过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人、物、景”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路径,西递村从一个普通村庄转变为国内外知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为进一步推进文旅融合,围绕“旅游+传统文化”,西递村打造了“千古黟技,匠人圣地”百匠堂,包含非遗传承体验区、农耕文化体验区和徽食文化街区三大板块。在非遗传承体验区内,非遗大师制作的工艺品引来各地游客的连连称赞。其中,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三雕”更是人气爆棚。“以前我们这些手艺人都是各自制作和销售,现在聚在一起,产能提高了,销路也更广了。”黟县东园精品三雕屋负责人徐自清说。在西递村,经营范围涉及民宿客栈的有近100家,占到全村户数的1/4。洪悦是土生土长的西递村村民,原先在外务工,看到家乡的旅游业发展势头高涨,就回到村里把家里的自建房改造成了民宿,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西递村党总支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胡傲立介绍,目前,西递村建立了以村民为主体、企业为主导的经营模式,由黟县徽黄旅游公司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旅游开发,每年按一定比例分红给村民。2019年,西递村旅游收入达4691万元。目前,村内从事旅游相关的营业户260家,从业者超过1000人,村民和外来创业者把村内房屋改造为民宿、餐厅、文创商店等。如今,西递村年接待参观者百万人次,年旅游总收入近2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余元。
胡傲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指导下,继续做好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推动世界文化遗产地可持续发展。
专家点评:
邹统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院长):鉴于西递村在保护文化和自然资源、促进农村生活、社区主导的旅游特色经济创新及变革等方面的卓越表现,最终荣获联合国首批“最佳旅游乡村”称号。这充分表明我国长期的乡村发展战略促成了“最佳旅游乡村”落地西递古村。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乡村文化和自然资源保护,也促进了社区主导的旅游特色经济发展,特别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西递村利用文化遗产优势,坚持社区主导发展旅游业探索文化遗产在保护中活化利用。古村保护促进了旅游的发展,“想了解中国明清平民生活,要到黟县西递来”的口号深入人心,西递成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西递旅游以社区为主导的经营管理模式,坚持村民为主体,政府主导,保护和活化利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实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是国际组织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充分肯定。
编辑:朱春娇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忒色 恩施地心谷景区据悉,本次“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活动由湖北省统一打造,以每月17日(谐音“一起”)为载体,旨在通过文旅惠民深化“知音湖北”的文化内涵 2025-10-20
忒色 从河口水库的碧波荡漾、百鸟翱翔,到马合镇的黄沙披绿、生机渐显,榆阳区正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2025-10-17
忒色 近年来,宝鸡市持续推进渭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水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 2025-10-16
忒色 10月1日,一场名为“酷城东·熟人节”的创意活动在此启幕 2025-1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