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一个人在家里就无聊,现在电视没信号可咋办?”
“阿姨,您放心,这个情况我回去后第一时间反映,尽快解决,让您早日看上电视。”
不久前,未央区辛家庙街道一个社区的网格员在巡查走访,来到失独老人王阿姨家中,了解到王阿姨正因为电视没有信号而发愁后,社区、街道、未央区先后立即组织召开“坊里办”“街里办”“区里办”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群众无法收看电视的问题。
没过几天,网格员又来到王阿姨家。“您家里的有线电视可以看了吧?”王阿姨露出灿烂的笑容,开心地打开电视:“可以看了,太感谢你们了!你看,我最喜欢看的这个电视剧又可以连上了,这可是我生活的乐趣啊!”
社区能解决的问题“坊里办”,解决不了的“街里办”,街道解决不了的上报“区里办”。如今,在未央区,三级理民事解民忧平台让群众的急难事、麻烦事、烦心事能“马上办”“家门口办”,件件都有着落。这正是未央区探索建构市域社会治理“323”新模式取得成效的一个缩影。
“323”模式是什么?记者了解到,围绕高质量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未央区及时把市域社会治理改革纳入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出台了《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主动构建党建提升、管理提效、服务提质相融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了“市域社会治理‘323’未央模式”。通过“三个中心、两个基座、三级平台”机制,随时研判解决问题,实现从碎片治理向集成治理、从被动治理向主动治理、从突击治理向长效治理、从单向治理向多元治理的转变。
第一个“3”是三个中心,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社会治理中心。其中,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践行新时代组织路线和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全面推进“1+10+N”城市三级党群服务阵地体系建设,打造了“十五分钟党群联系圈”。政务服务中心聚焦“最多跑一次”,整合全区16个部门135项行政审批事项,定制“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礼包131个,依托5G科技优势重塑踏勘流程,打造了远程踏勘“1+N+Y”工作机制,荣获“2020年数字西安建设优秀成果”。作为市域社会治理“323”模式的重要平台,未央区社会治理中心始建于2021年5月1日,6月23日正式竣工,如期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党群服务中心架起连心桥,社会治理中心纾民困,政务服务中心暖民心。“三个中心”的建立,通过物理资源和行政职能的有效整合,实现了以服务赢得民心促进治理、以治理维持公平正义促进服务的社会治理良性循环。
“323”中的“2”是指两个基座,建设优化“智慧基座、人工基座”。为夯实“智慧基座”,未央区一方面积极应用全市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及“长安e格”手机APP,搭建区、街、社区(村)三级贯通的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化平台,实现“一张网”全域运行;一方面着力构建“手中有终端、空中有探头、阵地有平台、互联有网络”的“四有”科技支撑体系,实现网格巡查即查即报,提升了预警监测能力,让治理更智能。
为夯实“人工基座”,未央区建立了由251名网格长、467名专职网格员、216名专属网格联络员、2150名兼职网格员组成专兼职网格员队伍。成立了“社事管家”“道德管家”“物业管家”“治安管家”等解决问题的“四管家”,让治理更贴心。
“323”中的第二个“3”是三级平台,即成立坊里办(村、社区)联席会、街里办(街道)联席会、区里办(区级)联席会。全区坚持联动共治,推行“各司其职+联席会”办事模式,构建了由社区发起,到街道、到区逐级研判解决疑难复杂问题的处理通道以及事件“收集、分流、处置、反馈、回访”的闭环机制,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区域社会治理体系。
依托三级工作平台,未央区大力推进区级部门与街道之间的职责重构、资源重配、体系重整,推动社会治理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平台的运转和事件的处置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回应了群众诉求,治理机制更加完善,得到了群众的认可点赞。
为更好地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未央区各个网格还专门制作了印有网格长、网格员电话的网格联心卡,挨家挨户送,确保群众有事第一时间能联系上网格员。7月22日,未央区徐家湾街道西航第一社区独居老人吴婉如发现自家窗户坏了,随即找到网格联心卡,拨打了网格员张瑞的电话。得知情况后,张瑞立刻联系社区“物业管家”入户察看,并将老人的情况通过手机APP“长安e格”上报。几乎同时,未央区社会治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就在西安市社会治理全科网格系统平台上看到了张瑞上报的信息,并持续跟进事件的处理进度和结果。
群众需要在哪儿,服务就延伸到哪儿。把群众“小事”大做,用“微治理”托起“大民生”。
“‘小事不出社区(村)、大事不出街、难事不出区’,未央区将紧盯推进‘323’模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短板,坚持边改革边优化,不断拓展市域社会治理改革未央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市域社会治理样板,为奋力谱写西安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未央力量。”未央区委社会治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编辑:任晓彤
忒色 《生命之重》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由陕歌一级编导张严携陕歌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历时一年精心打磨而出 2023-06-07
忒色 自2021年以来,项目在耀州区小丘镇、关庄镇、石柱镇等多个苹果主产区开展,已针对“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完成了23场培训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600余人,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种植难题
2023-06-05忒色 5月31日至6月7日,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重现西安这座古城的过往与记忆细节,用艺术作品唤醒城市记忆 2023-06-01
忒色 5月22日,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西安外事学院的“天子长安”编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编钟(编钟数量)称号 2023-05-23
忒色 作为古都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2023-05-23
忒色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兰科植物——绿花杓兰 2023-05-16
忒色 每一个路名都是一段历史芦荡巷最早叫卢进士巷除了仓颉巷、造字台巷之外,西安还有很多路名是和人物有关 2023-05-16
忒色 2023-05-11
忒色 另外,临潼区全区共有61棵皂角古树,主要分布在仁宗、穆寨、小金、骊山、斜口、新丰等街办,其中一级保护10棵,二级保护16棵,三级保护35棵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