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阎良区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效的重要内容和推动中心工作的重要抓手,从事关群众“急难愁盼”的小处着手,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处着眼,切实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
紧盯群众所想所需,把问题查实找准。紧扣“我为群众办实事”五项重点任务,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扎实开展“用脚步丈量民情,问计问需问政”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坚持区级领导带头,组织全体机关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每月不少于1次深入村、社区、企业和项目一线等“沉底听声”。用好“12345”市民热线、“航空城阎良”公众号、“12340”群众满意度测评、“长安e格”等信息收集平台,广泛收集群众问题建议。发挥三级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区域党建联盟等协调议事作用,及时研究解决疑难问题,讨论商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目前,全区共开展调研走访15130人次,发现问题4201条,梳理确定“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232个,利用网络平台向群众公布区级重点办实事项目21个。
聚焦解决难事愁事,把实事做好做实。坚持抓联动、严督导“双管齐下”,建立区级、部门、党员三级联动工作机制,成立三个专项指导组常态化一线督导,强力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地见效。聚焦服务质效提升,率先推出“跨区域通办”和“一次办”套餐服务,实现13项商事登记“跨市通办”、407项政务服务事项“同城通办”,“企业一件事”办事时间最短缩减至3小时。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实施“1+N”救助体系项目,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金等1747.95万元,临时救助金100.67万元,残疾人两项补贴208.9余万元,高标准建成投用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成区妇计中心综合大楼,有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已完成区级为民项目2项,各部门单位办实事287件,在职党员办实事1134件。
注重机制建立创新,把为民树牢树稳。巩固和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好经验、好做法,制定出台阎良区《聚焦“民呼我行”实施“五心”行动打造党建引领下的航空城“甜蜜家园”实施方案》《创建国家医疗保障服务“14551”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优化营商环境系列攻坚提升方案》等政策举措或长效机制8个。建立“群众点单、平台派单、街道部门接单、督查部门督单、群众评单”的“五单”运行机制,着力提高为民服务事项接办质效。累计上报事件124608件,办结124578件,办结率达99%以上。加大基础服务网点建设,健全区街社区(村)三级服务体系,广泛设立社区(村)“红色便民WIFI”和“甜蜜家园便民驿站”,创新建立“五色花”服务队、“五老群众会”等志愿服务队伍。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千人助力”计划,探索“支部+”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指导10个村制定集体经济增收方案,6个村实现集体收益,1个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编辑:任晓彤
忒色 《生命之重》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由陕歌一级编导张严携陕歌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历时一年精心打磨而出 2023-06-07
忒色 自2021年以来,项目在耀州区小丘镇、关庄镇、石柱镇等多个苹果主产区开展,已针对“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完成了23场培训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600余人,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种植难题
2023-06-05忒色 5月31日至6月7日,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重现西安这座古城的过往与记忆细节,用艺术作品唤醒城市记忆 2023-06-01
忒色 5月22日,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西安外事学院的“天子长安”编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编钟(编钟数量)称号 2023-05-23
忒色 作为古都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2023-05-23
忒色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兰科植物——绿花杓兰 2023-05-16
忒色 每一个路名都是一段历史芦荡巷最早叫卢进士巷除了仓颉巷、造字台巷之外,西安还有很多路名是和人物有关 2023-05-16
忒色 2023-05-11
忒色 另外,临潼区全区共有61棵皂角古树,主要分布在仁宗、穆寨、小金、骊山、斜口、新丰等街办,其中一级保护10棵,二级保护16棵,三级保护35棵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