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开下门,我是黄挺。”一阵清脆的声音在西安市鄠邑区甘亭街道沣化小区4号楼一户居民门前响起,门开后,黄挺迅速放下手中的早餐和泡脚药,熟练的把老人扶向旁边的沙发,“这两天单位忙,没来看您,脚还疼不了”。
“我黄挺娃来了,姨的脚好多了,用这药泡泡脚,姨晚上睡得可香着哩”。家住鄠邑区甘亭街道的独居老人李爱英像往常一样拉住区委组织部在职党员黄挺的手,叨叨的说着这几天的所见所闻,黄挺也不打断,笑笑的听老人倾诉,时不时对答两句,看起来像娘两一样自然。
去年疫情期间,黄挺在区委组织部包抓的沣化小区值守期间,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独居老人李爱英需要结对帮扶,便主动“接单”,成为了李爱英老人的结对帮扶者。两人结对后,黄挺总是隔三差五的去看望老人,有时候给老人带点日常用药,有时候帮着收拾一下卫生,有时候只是陪老人拉拉家常,社区工作人员都说,自从黄挺与老人结对后,李爱英老人开朗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这是西安市鄠邑区为深入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创新在村(社区)推行的“三单制”服务模式,即“群众点单、村(社区)党组织派单、党员+(驻地单位、志愿者、社会组织)接单”的服务模式,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的良好局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多样化“点单” 摸清需求服务有方向
“小区老年人多,能不能召开几次健康养生讲座”“叔这拐杖用了几年了,最近坏了,好几天没下楼了”“娃想要几本学习资料……”这是鄠邑区余下街道某社区困难群众的“需求清单”。
鄠邑区各村(社区)党组织借助共驻共建网、在职党员服务圈、志愿者服务圈等多种服务载体,通过“线上(指尖党课群、三网一平台、微信群、QQ、电话征询)+线下(党员群众谈心室、大走访大调研、邻里圆桌会、群众意见建议征集簿)”相结合的方式,多渠道征集群众的需求和困难,按照“合法合规、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适宜实施”原则,对收集到的居民需求进行归类整理,形成了群众的“需求清单”,进一步摸清群众需求,明确服务方向。
入户走访“察民情”
精准化“派单” 供需匹配服务更贴心
“我愿意个人出资为老人购买拐杖”“我家娃刚上大学,中学之前的学习资料都可以免费提供”“我们单位可以为社区老人提供健康养生讲座”……电话声、微信声、QQ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记录下一个个可以提供帮助的单位、个人信息;对于那些暂时没人认领的“需求清单”内容,各村(社区)党组织将会结合驻地单位职能、下沉党员干部意愿、各类服务资源等内容,与群众的“需求清单”进行一一匹配,形成“服务清单”,选定合适的党组织和有能力、有意愿的党员干部、小区物业、志愿者等群体进行“精准派单”,实现“供需匹配”,确保每一单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
西安济仁医院志愿服务队为甘亭街道老人提供健康义诊
目前,鄠邑区村(社区)党组织的“精准派单”范围涵盖了扶贫帮困、健康保健、环境治理、法律维权等内容,精准化的派单方式搭建起了基层干部服务群众的“连心桥”,让辖区群众享受到了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
高效化“接单” 回访点评服务更专业
“往前面开一点,从顶上往回拉”“继续往上,再靠左”……在职党员崔向阳正熟练的指挥着吊车拆除某小区内的临建,浓浓的粉尘落满了他的全身,可他脸上却始终带着微笑,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
原来,在接到社区的“做好某小区改造中临建拆除动员工作”的“精准派单”后,有着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崔向阳便马不停蹄的开始了入户动员,小区中共有8户居民厨房和阳台属于临建,崔向阳的任务是逐户做通思想工作,让群众同意拆除临建并顺利签订拆除协议,打通小区“微循环”。动员工作开始很顺利,8户居民中的7户表示支持配合,唯独70多岁的杨大妈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崔向阳多次上门劝说,阐述临建的弊端,讲述小区改造的好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终,老人认识到了拆除临建的重要性,同意拆除并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小区改造得以顺利推进,高效完成订单的崔向阳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老旧小区“换新颜”
在单位、个人“接单”后,鄠邑区委组织部、各村(社区)党组织会定期对订单完成程度、完成质量、群众满意度等进行回访,据实对党组织、党员干部订单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做到高效化“接单”、高质量“做单”,让群众在“服务清单”里享受到真正的获得感。截至目前,鄠邑区211个村(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点单,累计开展了各类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养生知识讲座、健康知识培训会等260余场次,覆盖5000余人次;累计为189人次完成“微心愿”;开展义诊、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800余次;解决邻里纠纷、家庭矛盾600余场。
在今后的工作中,鄠邑区将继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健全用好“三单制”服务模式,在“点”上发力、“线”上延伸、“面”上融合,贯通“民呼我行”主通道,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绘制基层治理“同心圆”。
编辑:任晓彤
忒色 《生命之重》作为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资助项目、陕西省艺术创作大型舞台剧和作品资助项目,由陕歌一级编导张严携陕歌青年文艺工作者共同创作,历时一年精心打磨而出 2023-06-07
忒色 自2021年以来,项目在耀州区小丘镇、关庄镇、石柱镇等多个苹果主产区开展,已针对“建园、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防治”完成了23场培训课程,参与人数达到1600余人,有效解决当地村民的种植难题
2023-06-05忒色 5月31日至6月7日,陶浒《老城记忆》水彩画·李运正《老西安》撕纸画艺术联展,在老钢厂设计创意产业园以不同的艺术呈现方式,重现西安这座古城的过往与记忆细节,用艺术作品唤醒城市记忆 2023-06-01
忒色 5月22日,经吉尼斯世界纪录官方认证,西安外事学院的“天子长安”编钟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最大规模的编钟(编钟数量)称号 2023-05-23
忒色 作为古都文化地标之一的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唐、扩建于明代,全长13.74公里,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 2023-05-23
忒色 陕西省太白林业局工作人员在秦岭腹地的陕西黄柏塬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时,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兰科植物——绿花杓兰 2023-05-16
忒色 每一个路名都是一段历史芦荡巷最早叫卢进士巷除了仓颉巷、造字台巷之外,西安还有很多路名是和人物有关 2023-05-16
忒色 2023-05-11
忒色 另外,临潼区全区共有61棵皂角古树,主要分布在仁宗、穆寨、小金、骊山、斜口、新丰等街办,其中一级保护10棵,二级保护16棵,三级保护35棵 2023-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