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西安兴庆宫公园开放”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历时六十余年风雨,借全运之风,西安兴庆宫公园经过6个月提升改造后正式上新,免费开放。仅7月3日单日,客流量就达到了17.8万人。
这是西安日夜兼程构建高品质生态空间,打造人城相融、园城一体的都市格局的具体举措和有力佐证,同时也吸引更多的目光集中于西安从“城市公园”建设到“公园城市”构建的转变。

不少市民到改造后的兴庆宫公园“打卡”回忆。(素材图)
什么是公园城市?公园城市≠公园+城市
“城”的产生,有超过5000年的历史。从农耕时代的内城外郭、坊市分隔,到工业时代的工厂林立、机器轰鸣,城市一直在进化。那么,在步入生态文明时代以后,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
为了回答这个时代问题,2018年,成都首提公园城市,并成立全国首家公园城市建设局,对“公园城市”破题。随后,更多城市加入了这场建设进程中,据公开信息统计显示,自2018年以来,至少有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合肥、济南等15座城市先后提出建设公园城市的规划或设想,“公园城市”已成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后的新热词。

西安城市运动公园。(素材图)
怎么样的城市,才可以被称为“公园城市”?
对于现代城市来讲,公园已经成为一种品质生活标识和城市高楼之外的精神着陆点。美国纽约、英国伦敦、俄罗斯莫斯科、法国巴黎、新加坡,都是世界著名的公园城市。在我国,成都形成的公园城市及上海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建设都已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新案例。
公园城市建设的是场景,而不仅仅是美景。公园城市的建设,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在公园内建城市”。除了要有连接起绿道、公园、游园、绿地等景色的绿色动脉,其“可进入、可参与、景区化、景观化”的理念,也是公园城市建设中“公”字的最佳写照。例如,2008年开园、占地面积1500亩的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依托周边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和人文传统,再造了千年前曲江池历史文化景观,同时也成了“夜跑者”和旅游爱好者的胜地。
建设“公园城市”,不是“公园”和“城市”的简单叠加,应是公共底板下的生态、生活和生产的总和,其根本是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从而吸引更多人才和资源流入,促进城市发展。与以往的“森林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相比,其实是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折射出了城市面临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压力。

航天城中湖公园。(素材图)
公园城市承载了什么?解码公园城市建设的西安答案
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安仅有莲湖公园、革命公园和儿童公园,总面积18.6公顷。上世纪五十年代丈八沟、小雁塔等7个苗圃相继开建。1959年西安植物园建成。然而,直到1978年,西安全市拥有的公园数量,包括兴庆宫公园在内只有6个。已步入城市更新时代的西安中心城区,人地矛盾突显,居民休闲公共空间不足。这些问题,都曾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西安城市的格局与发展。
随着城市格局的不断重塑以及对城市园林绿化投入的不断加大,依据《西安市打造城市社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总体方案》(2019-2021)要求,2019年至2021年底前,将在西安全市范围内,累计建设和改造提升绿地广场、口袋公园不少于300个。
依托星罗棋布的文化遗址和“八水绕长安”的先天优势,西安得以诞生许多公园。自西安城市生态公园开园,西安更是呈现出“北有西安城市运动公园,东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西有汉城湖遗址公园,南有西安城市生态公园”的大公园时代格局。
截至目前,以迎接十四运会为契机,西安市计划实施的163个绿化建设提升项目均已完成全部具备实施条件区域的绿化施工,新增城市绿地面积905万平方米,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64万平方米;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园15座,绿地广场、口袋公园64个,全市城市公园总数达到132座;新建绿道183公里,绿道总长度也已超过1100公里。
通过拆违复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一系列措施实施全域增绿,市民群众开窗见景、出门入园,步行15分钟内就可到达城市绿地进行休闲游乐。公园城市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随处可享。千年古都也正由“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快步迈进,公园城市已具雏形。

改造后的兴庆宫公园。(素材图)
在建设公园城市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质疑声:是不是建设公园城市就等于大兴土木“建公园”?通过梳理各地对公园城市建设的相关文件发现,尽管各地对“公园城市”概念有不同理解,也设计了不同的操作路径,但为城市添绿、建公园,都成为各地的一项“标准化”操作。但是,公园城市的建设,更应该追求的是品质,而不仅仅是公园数量。
无论是建设“城市公园”,还是建设“公园城市”,城市美化程度如何,建设品质如何,市民群众的感受才最真切,也最有发言权。应在充分考虑市民群众诉求的基础上推进更高品质城市空间的打造,在城市公园的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不仅仅要建设公园,更要打造“公园生活”;既要将建设新公园的硬工程做实做好,也要对老公园中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怀和记忆进行保留。
从过去单一的被动接受,到如今多样主动的选择,从建设“城市公园”到建设“公园城市”,即将新建成或经过改造“脱胎换骨”的城市公园,正不断改变着市民群众的娱乐休闲活动轨迹。绿意尽染、生机勃发,可阅读、可感知、可欣赏、可参与的公园城市正在蓬勃生长。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城市理想,也正一步步照进现实。(文/李炘弋 李为涵)
编辑:白琳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忒色 恩施地心谷景区据悉,本次“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活动由湖北省统一打造,以每月17日(谐音“一起”)为载体,旨在通过文旅惠民深化“知音湖北”的文化内涵 2025-10-20
忒色 从河口水库的碧波荡漾、百鸟翱翔,到马合镇的黄沙披绿、生机渐显,榆阳区正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2025-10-17
忒色 近年来,宝鸡市持续推进渭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水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 2025-10-16
忒色 10月1日,一场名为“酷城东·熟人节”的创意活动在此启幕 2025-10-13
忒色 9月30日,回到西安的裴海潮(前)和朋友进行日常骑行训练 2025-10-10
忒色 这里正在进行陕西省第三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社区组)比赛的揭幕战 2025-10-10
忒色 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作为传承秦腔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次郑国渠秦腔大赛复赛不仅为戏迷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以“水利遗址+传统戏曲”的创新形式,推动文化遗产与艺术传承的双向赋能 2025-10-05
忒色 游客在景区民宿的中秋装置前拍照这个假期,恩施地心谷凭借其独特的地质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一日尽览诗意山水、一夜梦回民族寨堡的完整体验,成为短途微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2025-09-22
忒色 开幕式上,陕西省民政厅、西安市民政局分别发布《陕西养老产业蓝皮书(2025)》《陕西银发经济产业目录(2025)》和《2024年西安市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综合统计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数据支撑和政策指引 2025-09-20
忒色 本届大赛旨在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2025-09-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