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接受采访。记者 李韵摄/光明图片
7月27日下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落下帷幕,潘鲁生不出意外地再次当选主席。会后,潘鲁生以第十届主席的身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作为连任主席,潘鲁生并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经过之前五年的工作,他深知责任之大、担子之重。
他告诉记者,对民间文艺的认识,绝不可停留在只是一种艺术的角度,而是要把它看作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文化导向,只有站在这个角度,才能清楚认识到民间文艺工作的方向:保护不是目的,发展才是要务。他特别强调,首先要保护。只有把文化的种子留下来,才能让它更好地发展繁荣。
“新时代的我们,要创新发展思路,要把丰厚民间文化资源变成广大民众共享的文化财富。”他举例说,把中国民间文艺编成课本、读本,让孩子们从民间故事中了解真善美,从民间工艺中知道劳动的光荣,从民间创造中体味大国工匠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从小就听中国故事,做中国手工的孩子,潜移默化培养出的文化自信,让他们长大后就不会只“吃洋饭、看洋戏、说洋话”了。
说到今后五年的工作,潘鲁生说,“学术立会”是民协一贯的传统,所以推进学科建设是这一届领导班子要继续进行的重要工作。他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钟敬文先生就提出过要设立“中国民间文艺学”,但时至今日,学科建设仍停留于筹谋阶段。他表示,要力争在“十四五”期间,把中国民间文艺学、文化遗产学学科建起来,“这样民间文艺才有了‘户口本’,这样我们的话语体系、学术体系也就有了归属”。
潘鲁生问记者:“你注意到了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到各地视察时,几乎每到一地都会去了解当地民间文化的发展情况,体现出他对人民性的一种关注。”他表示,今后要更加关注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而且要把工作落到实处。
潘鲁生说,文艺传统的传承与文艺精品的创作离不开人才。接下来五年中,有两个关于人才的计划已在潘鲁生脑中形成。一个是“民间国宝推广工程”,主要是向社会推介一批知名的民间手艺人,以及他们具有创新意识的精品力作。潘鲁生解释,过去我们向社会推介的,大多是老的手艺名家,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传统题材,有些已经过世的名家作品成了历史遗存。今后我们要着力推广现在仍然具有创作能力的手艺名家,向社会介绍他们和他们那些可以代表中国水平、民族水平的精品力作。他表示,要利用中央媒体这种国家平台,以及抖音小视频等新媒体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当代民间手艺名家和他们传承的传统手艺。
另一个是“民间工匠培养计划”。潘鲁生说,今后五年,民协将“加大专业技术培训,充分调动中青年民间文艺人才的创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培养一批有影响的民间文艺各门类中青年领军人物,并大力培养新时代的乡村工匠”,更加全面、广泛地造就高素质的民间文艺人才队伍,有力支撑民间文艺事业的传承与发展。(记者 李韵)
编辑:白琳
忒色 从河口水库的碧波荡漾、百鸟翱翔,到马合镇的黄沙披绿、生机渐显,榆阳区正用实际行动绘就生态治理新画卷 2025-10-17
忒色 近年来,宝鸡市持续推进渭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湿地修复、植被恢复、水质提升等一系列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吸引众多鸟类前来栖息 2025-10-16
忒色 10月1日,一场名为“酷城东·熟人节”的创意活动在此启幕 2025-10-13
忒色 9月30日,回到西安的裴海潮(前)和朋友进行日常骑行训练 2025-10-10
忒色 这里正在进行陕西省第三届“延长石油杯”三人篮球联赛(社区组)比赛的揭幕战 2025-10-10
忒色 赛事主办方负责人表示,作为传承秦腔文化的重要载体,本次郑国渠秦腔大赛复赛不仅为戏迷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更以“水利遗址+传统戏曲”的创新形式,推动文化遗产与艺术传承的双向赋能 2025-10-05
忒色 游客在景区民宿的中秋装置前拍照这个假期,恩施地心谷凭借其独特的地质景观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游客提供一日尽览诗意山水、一夜梦回民族寨堡的完整体验,成为短途微度假的理想目的地 2025-09-22
忒色 开幕式上,陕西省民政厅、西安市民政局分别发布《陕西养老产业蓝皮书(2025)》《陕西银发经济产业目录(2025)》和《2024年西安市老年人口、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综合统计信息》,为产业发展提供权威数据支撑和政策指引 2025-09-20
忒色 本届大赛旨在搭建全球资源对接平台,推动安康毛绒玩具产业由“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 2025-09-15
忒色 在这一重要关头,金砖国家作为全球南方第一方阵,要坚持弘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金砖精神,共同捍卫多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进“大金砖合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5-09-09
忒色 恩施地心谷相关负责人称,希望通过“双新项目”升级景区设施与服务,并以“科技+自然+文化”的创新模式,为游客提供一场集视觉震撼、身心体验与文化沉浸于一体的难忘峡谷之旅 2025-09-08
忒色 据悉,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还将推出馆长讲展、数字展览等活动,邀公众重温抗战荣光,汲取前进力量 2025-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