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要以历史眼光和创新思维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发展眼光和全球视野进行价值创新,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以历史眼光和创新思维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必须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是主体对文化的觉悟、觉醒以及对文化价值的判断和选择。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崛起,必然伴随文化的兴盛;一个政党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文化自觉源于对“根”的找寻与继承,基于对“真”的批判与发展。不断增强文化自觉,需要深刻认识文化的内在价值,准确把握文化的发展规律,主动担当文化建设的历史使命。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充分肯定、始终坚守和积极践行。文化自信本质上是对文化生命力的信念、信心,文化自觉是对文化价值的意识、责任。文化自信以文化自觉为基础和前提,没有或缺乏高度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人民就是在文化自觉过程中构筑文化自信。因此,不断增强文化自觉,对于坚定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具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百年大党的鲜明特征和显著优势。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和发展者,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正是因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凝神铸魂、团结力量,使我们党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使百年大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踏上新的赶考之路,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历史和现实表明,每逢重要历史关头,我们党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深刻认识文化在引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不断增强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力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
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作用,科学评价其内在价值。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产生活中积淀形成的独特标识,凝聚着民族认同的共同记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之中,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共同发展的根脉和灵魂。第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在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扎根,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标识,世世代代传承,最终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认知。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具有强大的修复能力,使得中华文明能够连绵不断、经受住各种挑战,能够把各民族凝聚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建构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世界,蕴含其中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和思想观念,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中华文明之所以不断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拥有一脉相承的精神命脉。因此,必须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丰厚滋养和重要源泉。
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和强大底气,为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提供了根本遵循。第一,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根本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举,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滋养,用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激活伟大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华文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第二,要坚持科学分析与扬弃继承相结合。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为中华民族积聚绵延向上向善的力量。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并非全面继承传统文化,而是扬弃继承,既要批判继承,更要传承发展,让文化自信的道路越走越宽广。第三,要坚持挖掘阐发与保护传承相结合。进一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阐释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和“支流”,揭示蕴含的根本价值追求、核心理念和思想体系。对于文物和文化遗产,既要合理利用,更要保护传承,以文字、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保存和展示出来,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第四,要坚持教育引导与创新机制相结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全方位融入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全面运用互联网、新媒体、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广泛传播和深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中华优秀文化产品有效供给,推出一批高质量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认同。第五,要坚持不忘本来与面向未来相结合。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既要不忘本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要面向未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第六,要坚持立足本国与面向世界相结合。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独立性;同时加强与世界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交流互鉴,在交流中融合、在融合中借鉴、在借鉴中发展自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展示中国智慧和中国文化的价值理念,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作者系天津农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雅光)
编辑:胡倩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