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时间:2021-11-10 09:53:07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文化力量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当前,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与激励,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与整合作用,以文化建设引领生态文明新征程。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从长远计,软实力更是推动生态文明内生发展的不竭动力。作为软实力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生态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支撑,有着“润物细无声”的深远影响。

生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易经》中的“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老子》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论语》中的“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孟子》中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齐民要术》中的“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等记载,都强调天地人的统一,主张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数千年来形成的天人合一的生态自然观、万物平等的生态伦理观、取用有度的生态生产观、尚俭去奢的生态消费观等有机地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

生态文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与恩格斯从人的两大属性、两大特性、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大变革及两大主义等角度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了人与自然紧密联系的生态自然论、生态环境是绿色生产力的生态经济论、生态危机是政治危机的生态政治论、维护群众绿色权益的生态民生论以及生态环境具有多维价值的生态价值论等,推动了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也十分注重培育与弘扬生态文化,从绿化祖国、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到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学发展观,再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动展现了不同发展阶段我们党关于生态文化的创新性理论思考。

生态文化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文化。生态文化的主旨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发展,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唤起民众向上向善的文化自信与自觉,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推进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并将其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事事、处处、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当前,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各种矛盾,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与激励,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与整合作用,以文化建设引领生态文明新征程。

首先,保护传承好文化资源。开展生态文化资源的全面调查和认定工作。完善生态文化资源数据采集和监测体系,系统梳理文物、古籍文献、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生态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加快统计、分类、评估、定级工作,形成生态文化资源地图。推进生态文化资源数字化。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加快各类生态文化资源基础档案、影像素材的数字化、可视化进程。依托中华文化资源普查工程,加强资源整合利用和互联互通,加强生态文化资源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实现资源集聚化、管理平台化、应用多元化。

其次,借鉴吸收一切先进文化成果。一方面,应充分借鉴吸收国外的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深生态学、生态美学等生态文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剖析“深绿”“红绿”“浅绿”等生态文化理论的优点与弊端,不断推进其本土化进程,实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应从专家学者的文章著作、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制度、各地优秀实践范例中提取有关生态文化的先进理念与成功做法,并加以凝练提高,形成既在内涵上高度一致又在形式上别具一格的生态文化建设新格局。

再次,强化生态文化人才供给。鼓励各界力量开展生态文化教育培训,各地应在党校课程中设置生态文化专题,建设一支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师资队伍。也应在各地“十四五”教育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或调整中加入生态文化相关内容,一方面,要求教师定期接受生态文化培训,以便将生态理念融入各学科发展与课堂教育中;另一方面,应结合自然教育、生态教育、环境教育等形式,利用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场所推动生态文化融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体系。

从次,弘扬发展好生态文化。加大政府对生态文化培育的财政支出力度,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生态文化事业持续稳定发展。针对不同民族和区域制定有特色的差异化生态文化培育规划,将生态文化融入到社会各界的生产、生活与消费中。创新和发展生态文化培育的体制机制,加大对生态文化产业的政策扶持,创建生态文化品牌,打造生态文化产业聚集地,以积极向上的文化作品使人民群众充分感受到生态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生态文化的自豪感、荣誉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后,推动生态文化融入经济与社会发展。利用迅捷多样的信息传播工具,全方位宣传贯彻生态文化相关政策,强化社会各界的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共存的生态文化自觉性。鼓励企业以生态文化为指引,积极采用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技术与工艺,引导消费者树立理性健康适度的消费观念,营造勇于创新、和谐、融洽的生态文化社会氛围。此外,还应积极发掘和培育先进典型,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为楷模与实践典范,并以此促进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取向与道德内省,汇聚强大的精神动力与行动合力。

相信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必将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推动生态文化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理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生态文化定将助力我国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最终在中华大地上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郝亮 作者单位: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编辑:胡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 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朱鹮

    忒色 4月9日上午,在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今年首只人工孵化朱鹮顺利破壳 2024-04-25

  • 书店的N种样子

    忒色 如今,西安还有不少像万邦古旧书房一样的古旧书店,它们开辟出了一个平静独处的角落,为喜欢古旧书的读者留下一方精神家园 2024-04-23

  • 韩城:千年古城传新韵

    忒色 1991年,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出台《韩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强化对古城的保护 2024-04-22

  • 繁花似锦 秦韵悠长

    忒色 图为4月14日航拍宁陕县秦岭乡村绿道一角 2024-04-18

  • 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启动

    忒色 穿着华服的“花神”翩翩起舞  4月14日下午,12位身着华服的“花神”现身大唐芙蓉园并巡游,这也意味着曲江文旅2024长安踏春季活动正式启动 2024-04-16

  • “陪拍”消费成西安年轻人时尚潮流

    忒色 一位“00后”“陪拍师”小张告诉记者,最近公园里不少来拍照的人手里拿着反光板、相机,甚至还带了小板凳、折叠梯——这其中很多都是“陪拍师” 2024-04-16

  • 西安打造“微短剧好莱坞”的无限可能

    忒色 演员市场成熟、拍摄场景丰富、制作公司水平在全国都称得上数一数二,西安发展微短剧产业十分有优势 2024-04-16

  • 在农科城奋力奔跑

    忒色 赛事期间,杨凌示范区酒店延迟至15时退房,新增7辆“杨马”专列,赛前赛后安排摆渡车,为参赛选手提供免费营养早餐……今年的杨凌农科城马拉松赛上,还有4120名青年志愿者活跃在赛场各处,提供赛道补给、线路引导、物品发放、医疗救助等服务 2024-04-15

  •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

    忒色 两只彩鹮现身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龚伟芳) “彩鹮的小伙伴也来啦!”近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又传来好消息,在清明节假期刚刚现身的国家一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彩鹮,引来了另一只彩鹮小伙伴,让人大呼惊喜 2024-04-11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