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传统文化传播频现高潮。看哈利·波特、哆啦A梦,也看孙悟空、水浒英雄长大的一代年轻人,开始主动走向“非遗”,实现着文化传承的另一种抵达。
在各种年轻人聚集的网络平台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各种新媒体形式的结合层出叠见。“上戏416女团”凭借京剧唱腔获赞超过2000万;国乐大师方锦龙和虚拟偶像洛天依合作的经典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实现了破次元合作;北京“面人郎”传承人、95后的郎佳子彧为钟南山、屠呦呦等人制作了生动的面人形象;自得琴社在真人表演的“古画”里奏起《长安十二时辰幻想曲》;缂丝、昆曲、皮影戏等“非遗”相关元素在现代传播介质上的呈现也越来越丰富多彩……
根据传播学“使用与满足理论”,人们通过对媒介的使用,来满足自身特定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深刻介入大众生活的当下,文化产品的形式和品类日益繁多,人们更趋向于基于自身需求、偏好来选择性使用。关于“非遗”的叙事,恰恰能够满足这样的文化心理需求。
在当下快速的生活节奏中,需要一种情感归属;在世界多元文化的交汇中,更需要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文化基底。就如同当国人吟诵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然会想起李白月下举杯的身影;说起童年心中的英雄,孙悟空总会占到浓墨重彩的一笔。非物质文化遗产对精湛技艺的不懈追求,对千年烟波历史浮沉的追溯,都肇始于民族血脉中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皈依。
如今的“非遗”传承与传播,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古老的传承成为今天的时尚,朴素的匠人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偶像,绽放出文化新生的活力。
这种活力,不仅来自技艺和记忆的传承,也来自面向年轻人的叙事。“非遗”被活灵活现地呈现,创造了一条联结“历史”与“当下”的新路径。
每项“非遗”技艺背后,都有其值得传唱的历史文化故事,有其独有的内核气质。就如一幅苏绣,它不仅是自古传承的技法,更是一种文化符号。精致的一针一线背后,有千百年前人声鼎沸车马如流的街巷,有窗边刺绣少女的美好情思。它像一条线索,能够引出一个历史时期的风貌习俗,一个行业的跌宕起伏,一个家族的兴衰故事,一对有情人的携手终老。不管是宏大叙事,还是细腻情感的铺陈,都能激发年轻人心中的共情。
基于此基础,年轻人提炼热门话题,进行具有互动体验效果的二次创作。这些创作不仅形态丰富,还能与各种文化产品相结合,和不同消费阶层、文化圈层相融合。“非遗”的传承与创新,由此一步步地浸透到大众日常生活之中。
“非遗”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盒,我们通过它回看历史,也创造当下。而要让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成为“非遗泛传承人”,在如何讲好“非遗”故事上,还需要“非遗”传承者、艺术加工者、技术研发者等各个领域专业人士的持续共同探索。(作者系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教师 张嘉瑜)
编辑:胡倩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忒色 恩施地心谷景区据悉,本次“知音湖北·超级文旅日”活动由湖北省统一打造,以每月17日(谐音“一起”)为载体,旨在通过文旅惠民深化“知音湖北”的文化内涵 2025-1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