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不同之处,也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据。
在考古学上,旧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晚期,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中期、晚期,各个时期的考古文化遗存在中华大地都出现过。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中华文明有五千年历史。拥有这么悠久的文明史,在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中国是唯一的。
中国至晚在商朝已经出现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象形文字甲骨文。从此,中国开始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距今至少有三千五百多年。而后,两周金文、秦汉简册、隋唐帛书等书写的汉字连续不断,直至现在。因而,《诗》《书》《礼》《易》《春秋》等古典文献,我们今天能够识读。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我们今天也能看懂。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四大文明古国”中,文字的使用和发展,连续而不间断,中国是唯一的。
中华文化不仅拥有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而且拥有不同文化类型的多元文化,即中原农耕文化、西北草原文化、东北森林文化、西部高原文化和沿海暨岛屿海洋文化。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虽然发生过多次族群的、区域的、集团的、军阀的、阶级的战争,有分有合,但最后多是统一的。其中原因固多,但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向心性,文化的向心性维持了中华文化之既多元又一统。
中华文明既兼收并蓄又相互交流。正如长江吸纳众多支流,才汇成滔滔江河一样。其外向交流,如秦汉、隋唐、两宋、元明清等时期都同域外诸国进行文化交流。朝鲜、日本、越南、泰国等自不必言,仅以明初为例:郑和七下西洋、侯显五使绝域、陈诚五使西域。陈诚之西行,往返一次行程三万五千里,远达哈烈(今阿富汗赫拉特)和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境)。陈诚写下《使西域记》,记录了他所去过十七国的山川、风俗、物产等。中华之博大,国家之胸怀,国人之精神,前贤之艰辛,今人读之,深感震撼!
回顾历史,鉴往知来。中国五千年的人文历史,积聚了丰富而精彩的思想和智慧。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克己得仁等,都有普适价值。今后百年,随着中国富强安泰,西人学习汉语汉文,中华文化定会“东学西渐”,时间愈久,影响愈大。人类历史上,科技和人才总是向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地方集聚。未来,中华文化将全面多元发展,中国将有望成为“发展势头好、文明程度高、创新最活跃”的集聚地,成为世界人文与科技文化的重要中心。这是历史的诉求,也是人民的愿望。(作者为历史学家 阎崇年)
编辑:胡倩
忒色 宝鸡市文物普查队发现博山盖绿釉陶奁博山盖绿釉陶奁(资料照片) 2025-07-01
忒色 选手返程行囊满载特产,化身移动的“麟游名片”,推动农特产品依托赛事走向全国 2025-06-30
忒色 6月25日至27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承办的陕西省濒危剧种展演在渭南大剧院上演。 2025-06-30
忒色 党建引领锻造“高原枫警”吉迈派出所将党建工作作为队伍建设的 “定盘星”,纵向建立“局党委—所支部—党员先锋岗”三级责任链,横向打造“民警+村警+义警”治安共同体,立体化构建“激励-约束-关怀”成长矩阵,用三维坐标重构高原警务生态 2025-06-23
忒色 第四届源点西部电影展在古城西安启幕 2025-06-23
忒色 2025-06-23
忒色 央视热播电视剧《护宝寻踪》圆满收官《吕氏乡约》再塑乡风文明底色蓝田县三里镇乔村文化墙上的《吕氏乡约》 2025-06-23
忒色 记者从久治县公安局获悉,G347综合检查站自2023年12月正式运行以来,已成为果洛州乃至青海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关键支点,以“智慧警务+跨域协作”的创新模式,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省界安全防线 2025-06-20
忒色 2025-06-21
忒色 6月18日,聚焦果洛“十四五”·共鉴发展新征程2025“网链果洛・融绘新篇”大型融媒体采风行,深入探访了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河曲马良种繁育基地,记录下这里以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2025-06-20
忒色 在党建引擎的强劲驱动下,宁友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被全面激活,焕发出蓬勃发展的崭新生机 2025-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