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数字时代文化和旅游新生产力

时间:2022-02-23 09:11:32  来源:中国文化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码数字时代文化和旅游新生产力

数据是数字社会的生产要素,对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来讲,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海量用户的偏好数据,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和旅游产品。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发布,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主动力转型的决心与方向,即从过去偏向市场后端的互联网经济,向前端要素市场、底层新基建及后端产业应用的全要素、全流程、全业态数字化转型迈进。

文化和旅游是数字经济的重要应用场景,“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也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要部署。从产业增长逻辑看,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数字化已成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动力,结构性贡献超过1/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数字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3962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两年平均增长20.5%,高于文化企业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占文化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3%。

但是需要看到,未来10年,文化和旅游的数字化进程同样进入改革的深水期。特别是以平台经济为代表的部分业态,随着用户规模、消费时长的见顶,流量与资本红利的消失,其发展模式明显进入存量竞争、增量空间不足的状态。文化和旅游亟须从过去的“互联网+文化和旅游产业”增长模式向基于新需求、新场景、新产业链节点的增长模式转变。基于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刻理解数字经济与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相互作用及重要意义。

“数字+”与“+数字”:文化和旅游在数字经济中双重角色

“数字+”与“+数字”的辩证关系,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交融发展的内在逻辑。文化和旅游在数字经济中承担了要素层与应用层的双重角色与定位。

在“数字+”逻辑中,文化资源与内容从要素层面促进了数字经济自身的转型升级,也实现其长尾效应。以数字经济出海为例,数字出海的第一轮风口,是以工具类互联网应用为主,从猎豹的清理软件到联想的茄子快传,都是单纯的优化操作系统本身。从2018年起,以文化内容赋能的数字出海第二轮风口到来, 2021年TikTok取代Google,成为了全球访问量最高的互联网平台;米哈游出品的手游“原神”专区成为2021年美国最大的订阅社区Reddit浏览量最高的板块。

从“+数字”逻辑中,文化和旅游是数字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通过技术的交叉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产业形态与体验方式。例如,以5G新基建和数字技术改造传承戏曲文化,国家京剧院与中国移动咪咕公司联合推出《龙凤呈祥》5G云演播,用户可以任意切换九大特色视角,与其他戏迷云端互动。

数字时代文化和旅游新生产力:基础支撑、关键要素与系统应用

数字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发展迎来新体系,即以新基建为基础支撑、以文化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体系化应用激活文化和旅游生产力。

首先,数据成为文化和旅游“新生产要素”。数据是数字社会的生产要素,对文化和旅游企事业单位来讲,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分析海量用户的偏好数据,精准把握用户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文化和旅游产品;能深度挖掘分析用户的情感体验数据,对游客潜在需求进行预测,有效把握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其次,算法成为文化和旅游“新流水线”。数字经济时代的流水线是大规模算法,可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精准匹配。在数字经济时代,计算力决定着发展潜力。某种程度上,能否拥有精准的算法成为文化和旅游企业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是否取得成效的重要标尺。

最后,体系成为文化和旅游“新生产力”。文化要素的数据化、生产的智能化催生了新的生产体系。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化转化为文化素材,成为企业可以利用的生产要素;文化和旅游产业各门类、各业态数据在云端进行关联,实现资源共享、优化组合;生产者和消费者身份相互转换,生产和消费活动实现高效循环。

数字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升级方向:从兜底思维到效能思维

基本文化权益“兜底”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考量。在数字时代,数字端、云端公共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可弥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未来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既是技术上向数字技术要抓手,也是思路上从兜底到效能提升的转变。

数字技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化升级与效能提升,有3个维度。一是融入多媒体与音视频、VR/AR、多点触控等数字技术提升公共文化场馆的展陈空间设计。二是运用无线射频识别、大数据等技术搭建文物数据库,使管理人员便于完成文物藏品管理、查询、统计报表方面的工作;采用大数据手段进行预约限流、用户画像分析等提升运营管理水平。三是采用线上“云逛展”“云直播”与线下智慧导览、智能交互体验相结合提升参观体验。

数字时代的文化和旅游区域平衡:“东数西算”带来的协作机遇

由于资源禀赋和地缘空间等原因,我国东、中、西区域间的文化和旅游转化效率和产业影响差距较大,特别是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消费市场的马太效应、虹吸效应导致东、西部的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发展不均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旨在消弭东、西部数字基建的水平差异,这同时给文化和旅游区域间平衡发展与差异协作带来机遇:东部地区发挥靠近市场优势,发力面向消费者的文化和旅游高频数据、即时计算;西部地区发挥文化资源优势、能源成本优势,发力面向生产者的策略挖掘、离线计算等。

总体来看,随着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基建的逐步完善,未来,围绕用户需求,链接文化和旅游企业、重点业态、线上线下场景、企业与公共文化机构行为与活动的新形态,将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量。(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文化品牌评测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宋洋洋)

编辑:朱春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