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现场 记者 尚洪涛摄
用连续21天的秦腔好戏唱出西安“梨园之都”的新精彩,2月22日,“庆祝西安易俗社成立110周年·2022年春节秦腔嘉年华”系列活动在易俗社文化街区圆满落幕。记者从西安易俗社了解到,自2月2日开始,一系列“线上+线下”的秦腔大戏和系列互动活动,被这家“秦腔老字号”带给众多戏迷,“秦小易带您线上赏秦腔”“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舞台秦腔经典剧目展演”“畅游艺术宝库·易俗社剧场折子戏专场”“高新区迎新春惠民演出”四大板块共计50场大戏活动让“戏曲活化石”秦腔,在古城再度掀起一股热潮。
春节以来,“到钟楼脚下的露天舞台看大戏”成为不少西安老戏迷的新习惯,也成为不少年轻人和外地游客在西安过年的“打卡”一站。每天从晌午到日暮,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舞台的广场上,总能看到满满当当的戏迷。21天里,易俗社剧场演出经典折子戏专场20场,上演剧目46折;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舞台共演出21场,其中大型本戏17部,名家联袂经典折子戏专场4场。惠敏莉、韩利霞、李洪刚、陈超武、温军海、屈鹏等易俗社名家悉数登场,其中不乏多位梅花奖演员。据活动主办方不完全统计,至活动落幕,约近20万人次的戏迷观看了本次系列活动的演出,其中不仅有西安戏迷,更有来自宁夏、甘肃、山西、青海等地的戏迷观众。
来自甘肃的李先生在女儿、小外孙的陪同下,从大年初二一直看到正月二十二,一场不落。22日,老人在看完最后一场秦腔演出后,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一口气连演20多天,确实是大团风采,祝易俗社110岁生日快乐!”家住西安市碑林区的王先生感慨,今年易俗社不仅在剧场内进行演出,也将演出带到户外,并且零门槛邀戏迷观看,“我是个戏迷,说实话几十年没见过这么大场面、这么热闹的演出了。不管雨雪再大,易俗社的演员们依旧演得很认真,让我很感动!”
在本次秦腔嘉年华中,走过百余年风雨的易俗社同样尝试与新时尚接轨——活动同期在新媒体平台开展了线上直播:展播易俗社优秀代表剧目《三滴血》《貂蝉》《织梦人》《柳河湾的新娘》等;直播讲解易俗社百年博物馆、中国秦腔艺术博物馆的文化内涵;邀请老一辈表演艺术家冀福记、张咏华、郭葆华等做客直播间,为镜头前的观众朋友讲述百年易俗社的风雨历程与光辉往事,让更多观众了解西安戏曲风貌……20余场直播,互动交流约9.8万条。
西安易俗社社长惠敏莉表示,今年西安易俗社将迎来成立110周年,在新春伊始用线上线下的系列活动邀人民群众参与其中,也是百年易俗社长期以来坚守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的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惠及大众的群众性舞台,也给了许多本土“秦腔新苗”历练与崭露头角的机会。记者注意到,许多青年演员在多部剧目中担任主演角色,给戏迷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收获好评。“每场演出既有国家一级演员带来精彩,也有青年新秀上阵配合,以老带新的阵容,为易俗社赓续发展,也为西安秦腔培养‘新鲜血液’积蓄力量。”惠敏莉说。(记者 孙欢 实习生 刘子玥)
编辑:朱春娇
忒色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赵侠呼吁,各类参与鸟类保护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应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等未开放区域 2025-11-04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忒色 此次KPRO肯律轻食与肯悦咖啡携手西马,不仅以“营养补给+能量唤醒”的双重保障践行品牌承诺,更通过与赛事精神的深度契合,让“安心品质”与“活力生活”的理念在古城西安的赛道上充分彰显 2025-1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