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门》升级版全国首演 长安气象与国风之美火爆出圈

时间:2022-03-08 09:00:31  来源:西安晚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舞剧《门》升级版全国首演 长安气象与国风之美火爆出圈

西安歌舞剧院总经理赵鹏认为,《门》受到观众热议和肯定,也许正缘于真正做到了以观众为导向,以质感为追求,在以厚重著称的西安城,如此轻盈极简的剧目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给了观众很大惊喜,“要创新,要去尝试,敢于尝试,多一些冒险精神。


3d15e888492d49392263ded47787a736.jpg

舞剧《门》剧照 记者 尚洪涛摄

鸟瞰盛唐,概览大唐盛世的开放包容,走近盛唐,一睹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舞台上,随着幕布特效从宏大全景推向108坊,关于长安的故事之门徐徐打开。3月4日至6日,由西演·西安歌舞剧院打造的全新升级版舞剧《门》在陕西大剧院全国首演,该剧用独特视角展现长安气象的同时,新颖编创令国风美呼之欲出。剧目首演后,迅速在朋友圈刷屏,被网友热议,更成为引发不少专业公众号探讨的“现象级舞剧”。记者日前对该剧主创进行采访,破解《门》之所以能热度出圈的“惊艳密码”。

以唐为时代背景,中华文化基因里的“忠孝节义”为内核,以小人物为切入点,《门》用当代审美对千年前的芸芸众生进行艺术的解构。108坊中的普通人家,于9个篇章中勾勒出一幅百转千回的画卷。

没有宏大叙事和恢弘史诗,全剧从一段段人间烟火展现大唐:青梅竹马的恋人,被岁月裹挟;两情相悦的爱人,面临着生死离别的重压;一柄红伞,一壶浊酒,年少时高山流水的知己,再相逢已是山高水远……舞剧故事的每一节都独立成章,节与节间又埋着草蛇灰线,这样的设置,让当代观众共情。“原来历史与我们没有距离,《丑娘》那一段,看着看着就哭了。”在微博中,有观众这样评论。

司徒、宦人、狂生、老尼等串联起每个篇章的人物,是千千万万唐时普通人的缩影,饰演狂生的演员胡阳认为,两个小时也许无法叙述跌宕起伏的朝代风云,但当聚光灯打在小人物的身上,观众可以以小见大,从个人看见历史。

“我想呈现真实的故事,真实是最能打动人的。”舞剧总导演易杰说,《门》的情绪呈现是自然而质朴的,众生百态一应俱全,“可以说,《门》是现代对古典的窥探,也是古典对当下的投影,戏剧里,是衰老、遗憾、忏悔、爱而不得和生离死别;戏剧外,正是这些情绪和坎坷构成了普通人的人生,但一切经历的苦难和坎坷,最后都能变成营养和土壤,当你回头望时,山花烂漫,这就是人间。”

被大量网友赞叹的,还有《门》所勾勒出的舞台美学——剧目开场,“门”推开了,赫赫有名的《捣练图》伴随着古装女子的莲步款款,由虚转实,人物从画中“活过来”,盛唐风华跃然于台上。而其后的每一幕,舞剧都用极简风的不同色彩,渲染出不同主题:绿的活泼、蓝的郁结、红的悲怆、白的潇洒……舞剧每一秒都像是一幅画。

从初创,到今年3月4日进行升级版全国首演,易杰表示,重新归来的《门》确实在舞台艺术方面有较大创新,“我们想打造会呼吸的舞台。”他介绍,《门》大范围采用半透材质的幕布,突出舞台的纵深感,既维持住桥段与桥段之间的平衡,又打造出一种如置仙人梦境般的效果。

在道具上,剧组也进行了精细设计。将军拖着长袍走向战场,长袍盖不住他从容赴死的家国情怀,却盖住了一直在等待他归家的妻子的哭声;狂生纵情饮酒,谈笑间泼酒成画……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易杰用一个例子说明剧组对道具的重视程度,“一幕里,有唐朝孩童拿着风车玩耍的场景,为了这个风车的造型,我们从西安求证到北京,直到在清华大学教授那里得到相关的历史证明。”

有评论说,舞剧《门》在展现中国意境之美的领域开启了舞台上的全新探索,如玉一般温润,如水一般灵动,蓄而优美,典雅而酣畅。易杰则认为,是唐长安的历史,给了自己和团队很多灵感,“唐文化滋养着我们现在的中国人,唐那么繁盛,那么庞大,那么浩瀚,太有力量了。”

如今的西安城里,西市、通易坊、永兴坊、长乐坊……依旧繁华,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犹如踩着历史的脉络。长安108坊,与舞剧《门》中的角色交相辉映,西安所承载的厚重文化,呼之欲出。

“国有国门,人有心门,门一开一关就是两个世界,《门》代表的是艺术之门,复兴之门,也是打开我们近代舞剧解构方式的一扇门。”西安歌舞剧院总经理赵鹏认为,《门》受到观众热议和肯定,也许正缘于真正做到了以观众为导向,以质感为追求,在以厚重著称的西安城,如此轻盈极简的剧目无疑是一次新的尝试,给了观众很大惊喜,“要创新,要去尝试,敢于尝试,多一些冒险精神。实验性的探索,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

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中,舞剧《只此青绿》绽放古典艺术美,收获大量点赞,而此次西安舞剧《门》再度引发观众关于“国风之美”的热议,在3月4日晚的演出谢幕时,现场掌声长达七分钟,证明了当代优秀文艺作品的生命力。

赵鹏表示:“以《门》为例,我们不仅要打造西安的文艺新名片,还是奔着打造中国文化新名片这个目标去的,希望更多人通过舞台,感受西安城的丰富与灿烂。”(记者 孙欢 实习生 刘子玥)

编辑:朱春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 了解陕西大事 关注陕西头条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工作邮箱 陕西不良信息举报 新闻宣传自律管理承诺书

Copyright ©2006-2022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