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议题受到多方关注。较之以往,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的相关讨论“致广大而尽精微”,既有宏观层面上的长远谋划,又更加聚焦人们身边的历史遗存。高校校园文化遗产的话题,也进一步走入大众视野。
校园遗产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记忆。比如,民国时期的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协和医学院等形成了传统复兴式建筑风格,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下建设校园功能建筑;珞珈山的历史建筑、未名湖的湖光塔影、“八大院校”的巍峨主楼,是青年学子学习、科研的基地和生活情感的寄托,既是挥洒汗水的奋斗之所,也是人生记忆中最柔软、最温情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校园文化遗产是一部生动鲜活的历史教材,应当对其加强保护,并发挥其教育与文化传承价值。
校园遗产的保护是合理利用的前提。多数近现代校园遗址和历史建筑在当下仍有使用功能,除去已被列入各级别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遗产,一些具备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近现代高校建筑尚未确定文保身份,但其保护、修缮工作,仍需要参照文物建筑的标准而妥善进行。与此同时,在高校校园的规划和改造中,也需要详细梳理校园文脉,尊重校园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护校内文物景观的完整性,在校园发展章程和校纪校规中体现遗产保护的内容。
校园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在诸多层面。相关高校和地市首先应集聚文献档案、考古文博、建筑设计、教育宣传等多领域力量,增强校园遗产的综合研究,系统调研高校文物,定期向师生和社会大众发布研究成果;还可利用校庆、毕业季等特殊时间节点,向校友征集有特色的校史旧物和当代特色教育物件,充实校园博物馆和校史馆的文物藏品,全面展示校园遗产文化。
虽然疫情让一些校园文物的社会化开放受到了更多限制,但有条件的遗产管理和使用单位可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高校文物进行三维扫描和线上展示,或在官微和视频平台等进行导览直播,利用互联网实现校园文物和景观的展示、宣传。高校遗产所在的街道和社区也应积极利用有关资源,在景观设计、公共文化服务中体现遗产特色。
校园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还应当与高校的教学、育人工作进一步结合。高校的校史和文物研究成果,可以进入校园文化遗产课程,或将相关内容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与地方历史课程中,发挥文化遗产可见、可触、可感的特质,增强政治和历史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校园文物的参观和研习,也可作为新生入学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特色环节,增进学生对高校历史和精神文化的深入了解;在校园各项活动和竞赛中,可鼓励师生利用校园文物建筑、标志景观资源进行创意设计,开发特色文创产品,并将校园文化遗产形象融入纪念性和仪式性活动中,塑造爱校爱国的集体记忆。
高校校园文化遗产的丰富价值应当得到社会各界的进一步重视,以进行更好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在学校育人的各个环节中实现永续传承。(范星盛)
编辑:朱春娇
忒色 一杯咖啡一份地图,票根经济赋能文旅融合11月3日,由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局和肯悦咖啡联合举办的“金色曲江·银杏咖啡节”活动正式开启,西北首家独立肯悦咖啡店暨陕西肯悦咖啡30家门店也盛大启幕 2025-11-04
忒色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赵侠呼吁,各类参与鸟类保护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应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等未开放区域 2025-11-04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