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在今年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上,国家文物局通报了西藏自治区的切热遗址、玛不错遗址、格布赛鲁遗址、当雄墓地等4项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进展。这4项考古成果位于青藏高原的多个地理区位,涵盖从旧石器时代到唐代的多个历史时期。相关发现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为西藏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提供了实证。
【点评】
西藏自治区康马县,海拔4410米的玛不错湖面水光潋滟。谁能想到,湖面之下竟然藏着一段西藏4000年前的历史。临湖而渔、穿林狩猎,在科学家们的挖掘和重构中,一幅关于青藏高原古人类的生活图景徐徐展开。他们为何在青藏高原腹地这个高海拔湖畔定居?当时的生活状况如何?这些疑问有待进一步解答。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一系列西藏古代历史遗迹的发掘,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加深了人们对青藏高原人类活动的历史认知。从拉萨到日喀则再到阿里,遗迹的分布绵延青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区,昭示着历史上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空间之广阔;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再到唐代,一个个遗址串联起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发展的时间谱系。时空交织赓续,古迹背后荡漾着时间的河流;遗迹串珠成链,历史之光烛照文明进程。
以时间为轴线,出土器物的变迁是物质文明发展进步的生动缩影,也刻印着文明的演进和发展。早期的切热遗址中,人们主要使用土石制品,随后出现了原始的陶器,并逐步走向完善、精美;晚近的当雄墓地中,考古发现了金银器、漆器……这些发现正是青藏高原居民生产力不断积累提高的见证。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多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历史的重要构成。作为其中一个地理单元,青藏高原的历史遗迹中有着人口迁徙、文化交流的丰富证据。当雄墓地中,出土石质黑白围棋子、漆器残片、纺织物等文化遗存,显示当时中原文化对周边地区的深刻影响,也反映唐代中原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密切往来。文化在交往、交流、交融中不断发展和丰富,中华民族也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互鉴中铸就休戚与共、不可分割的共同体。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当前,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才能帮助人们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徐驭尧)
编辑:朱春娇
忒色 一杯咖啡一份地图,票根经济赋能文旅融合11月3日,由曲江新区文化旅游局和肯悦咖啡联合举办的“金色曲江·银杏咖啡节”活动正式开启,西北首家独立肯悦咖啡店暨陕西肯悦咖啡30家门店也盛大启幕 2025-11-04
忒色 省林业局自然保护地与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赵侠呼吁,各类参与鸟类保护的个人和社会团体应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法律法规,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进入保护区核心区等未开放区域 2025-11-04
忒色 本届宝鸡马拉松在组织运营上实现突破,将起跑阶段前5公里赛道由半幅改为全幅设计,有效疏导参赛人流,从源头化解了大型路跑赛事常见的出发拥堵问题 2025-10-31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7
忒色 2025-10-26
忒色 2025-10-26
忒色 昔日煤城,今朝蝶变。融入西安“半小时圈”,铜川机遇扑面而来!铝基新材料、半导体、汽车装备…链式集群,打造转型高地。 2025-10-26
忒色 60多年来,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承载着人们对新生活的歌颂,深沉的爱国爱党之情,唱遍大江南北,温暖几代人的记忆。 2025-10-26
忒色 千年窑火淬炼北方青瓷之都,冰裂纹中凝固盛唐气韵。药王山上铭刻大医精诚,薛家寨峭壁生长英雄信仰。 2025-10-26
忒色 白鹭在漆水河振翅朱鹮于沮河畔起舞,华北豹的足迹隐入苍茫山林……从工业记忆到山水画卷,铜川大地,正书写着动人的生态篇章 2025-10-26
忒色 “收藏170余万件文物”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带着3件国宝登上花呗皮肤 10月2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携3件国宝——镶金兽首玛瑙杯、鸳鸯莲瓣纹金碗、开元通宝金钱登上花呗文物皮肤,可在手机上免费获取 2025-1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