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产业2023:发现新商业文明

时间:2023-02-20 16:33:39  来源:文旅中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旅产业2023:发现新商业文明

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已经成为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量城市存量空间的升级改造、线上商业挤压线下商业导致的海量闲置物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年轻群体催生的新消费需求,是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领域落地生根的重要土壤,而资金、产品、商业模式更是能否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

在营销和传播端,科技要素将发挥更强大作用。移动互联网的“平权”和“分享”理念,让所有人尤其是年青群体实现了“smart search, smart travel”,例如:小某书,某点评,某音……在产品即营销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产品能够更快出圈,享受超倍溢出的流量价值,差的产品也变得无处遁形,迅速被市场抛弃,在消费者的及时监督和反馈下,整个行业的产品、管理、服务水平将得到系统的整体提升。

科技要素改变行业的另一种颠覆性格局在于,科技创造的虚拟世界正在以难以抗拒的力量争夺消费者的注意力、时间、消费和肉身,如果现实世界不能源源不断的提供更好玩的(文旅娱乐)产品,那么,又如何能够责怪那些埋头于将人性研究的淋漓尽致的手机游戏、能带来无与伦比体验的虚拟现实和正在不断浮现的其他科技产品的年轻人呢?

供应链和要素配置机制也逐渐进化出了更加高效的协作机制和分工模式。

要素配置更加市场化。资产所有权与运营权分离逐渐成为共识和常态,投资商、发展商、运营商大家各就其位,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逐渐深化。

中铁文旅和开元森泊的合作、阿那亚和中国旅游集团的合作、陈向宏团队和中信产业基金的合作都是这方面的优秀案例,“地主+金主+玩主”的模式或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验证。

中旅·阿那亚九龙湖度假村奠基

赤坎华侨古镇

要素配置更加一体化。策规投建管营(PPICMO)纵向一体化的文旅产品开发理念,运营前置的产品开发原则、全链条集成服务系统、F+EPC+O的整合服务模式,文旅产业的生产方式逐渐走向一体化。

非标产品生产标准化。随着行业的逐渐成熟,大量文旅产品无论从开发、管理、服务的方向上都向酒店化的方向学习靠拢。毕竟,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有规模的持续高效增长,定制化+规模化将是行业升级的核心内容之一。

生产方式更加专业化。从单点开花到规模化发展,从手工时代到工业时代是文旅产品生产方式的趋势,山岳产品、温泉产品、旅游、沉浸娱乐产品……每个品类将有成功的头部项目脱颖而出,服务商将越来越纵深细分。

产业链接更加网络化。文旅产业互联网体系雏形正在不断生长,优质产业内容的集成,招商资源的发掘、供应商的梳理和整合,都将借助互联网的平台逐渐完善,久久为功,必成正果。执惠、新旅界、环球旅讯、品橙、劲旅……更多旅游专业服务机构都在这方面进行宝贵的尝试。

旅游行业的价值共识在40余年的实践中逐渐达成,并指引政府、企业在这一价值体系中认清各自角色,各就各位。文旅行业关涉的资金、智力、资源、人才、科技等要素市场正在发生深邃而持续的变化;产业供应链在市场的长期试错中渐趋成熟,文旅生态的操作系统持续升级。

蝶变、涌现、共生、繁荣:新商业文明下的商业机会

文旅行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巨无霸和隐形冠军可能在哪里?产品端和供给侧将呈现更加丰富和繁荣的商业机会。

景区仍是旅游产品的主力战场。传统景区尤其是遗产类自然和人文景区长期以来的产品空心化问题,门票降价甚至免票政策压力的作用,衍生出体量超大的文旅产品升级再造服务市场。

由于需求市场存量巨大,文旅项目又具备体量大,差异化需求高,操作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头部服务商群体较难出现赢家通吃的马太效应,届时,将是各路大神各显神通的格局。

受土地、规划、环保、文物、消防、宗教等诸多制约,遗产类景区转型破题事实上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而且此类景区绝大多数在管理体制上制约较多,改革阻力大,试错成本高。

因此,极有可能将出现这样的格局:少数敢闯敢试,方向对路,品质精良的项目级转型标杆经市场验证后,迅速成为众多同类景区大规模追随和模仿的对象,以此最大限度降低后者的决策压力和试错成本。

景区度假化是转型语境下的热门课题,但由于上述制约因素的原因,更多景区会选择不在景区内而是在景区邻近的地理空间进行产品的造,这带来了新的课题,即文化如何嫁接,游客如何引流,如何防止品牌稀释,如何实现新老景区融合的问题。

涛同学看来,传统景区转型,尤其是遗产类景区的转型,要关注3个要点。

一是前后共享,如何将原来的前景变为背景,将前台变为幕布,将原来的景点变为消费的场景。

裸心餐厅

沐与伴山书局

二是新旧共存,存量改造与增量叠加并行。体量巨大的传统资产并不一定能够适配新的消费,因此,传统资产的消化与转型必将伴随着新资产的涌现。

三是虚实共生。物理提升、现场改造与线上场景与线上产品(不是线上营销)创造并行。

仁川城市元宇宙图

关于虚实共生多说几句。文旅产业和元宇宙的结合是业界当前的热门话题,不少景区已经率先入局尝鲜。对于文旅元宇宙。涛同学有几个基本判断:

硬件和载体层面。穿戴设备达到体感舒适度临界点(准眼镜级舒适)之前,XR(包含VR、AR、MR)类线下文旅产品仍是景区花边型产品,这从游客转化率、投资收益率、经营收入规模等维度都会体现。

体验和玩法层面。内容制作和玩法比肩传统优秀线上游戏之前,裸眼类线上文旅元宇宙产品也将是景区花边型产品,从用户规模,用户活跃度,消费转化率等维度也都会体现。

资产和权属层面。国家出台并广泛推广数字资产权益认证标准及配套政策之前,文旅元宇宙涉及的数字藏品等虚拟资产也将是景区的花边型产品,在虚拟资产持续投资热度、资产转手活跃度、资产玩法丰富程度、藏家满意度等维度也都会体现。

同时也要看到,终有一天,以上3个方面都将实现巨大突破,到那时,线下、线上景区产品将出现新格局,届时,硬软件集成、成熟且不断创新的

MaaS(Metaverse as a Service)、NaaS(NFR as a Service)将成为标配型的文旅服务产品。

到那时,线下的肉身(真实)体验和线上的分身(虚拟)体验的角力、竞争和共生将真正拉开大幕,文旅产业新的独角兽或许就身在其中。

编辑:任晓彤

网站简介 |  本网动态 |  友情链接 |  版权声明 |  我要投稿 |  联系我们 |  工作邮箱 | 不良信息举报 |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本网站法律顾问:陕西洪振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洪
陕ICP备0701214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7000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0103号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南路336号 联系电话:029-85257337(传真) 商务电话:029-85226012 投稿邮箱:news@cnwest.com
Copyright ©2006-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WWW.CNWES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