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领域。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已经成为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巨量城市存量空间的升级改造、线上商业挤压线下商业导致的海量闲置物业、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年轻群体催生的新消费需求,是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领域落地生根的重要土壤,而资金、产品、商业模式更是能否枝繁叶茂的阳光雨露。
北京首钢园、重庆十八梯,西安易俗社街区、长春这有山等城市更新的优秀项目已经成为国人争相奔赴的城市地标,城市的人口红利、主客共享为项目提供了市场基础。
北京首钢园
西安易俗社街区
重庆十八梯
长春这有山
陶溪川文创街区
资金端和产品端仍是城市更新领域面临的两大课题:资金端,依赖销售型物业现金流支持的更新项目受房地产市场波动巨大,政府和地方国企主导的更新项目缺乏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支持,容易陷入重资产的流动困境。
产品端,文化、定位、业态、运营面临新增业态和其他更新项目的激烈市场争夺,只有做好品类的差异化和流量消费转化的城更项目才有可能成为市场的赢家。如果能够一城一策,掌握完善供应链,形成规模化跨区域开发,并且深耕本地,持续创新,更将成为成功的城更文旅大BOSS。
内外循环领域。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直接影响出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入境游方面,疫情消退后的入境游市场必将面临格局重塑,文旅产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做好民间外交,是政策引导的关注点,疫情导致的入境旅游产业链休克式断裂需要修复和重建;
境外消费市场的新变化需要整个产业从疫情前长期持续的初级观光旅游向线、面、体的精细化、专业化旅游产品焕新升级。出境游受阻的可能性持续徘徊的背景下,境内替代产品和市场开发产生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最后说说文旅融合核心大市场。文创、文博、文娱、文旅、文科、文体、文教、文商、文艺9大文化延伸领域的融合创新将是文旅融合的核心市场。由于内容较多,每个领域谨择部分要点窥豹。
文化旅游领域。文化自信的语境下,文化表达与市场需求如何高位创新平衡,是文旅产业最具含金量,最具挑战性的核心课题。
涛同学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双效合一的大金矿,国家文化公园是文旅融合最值得探索的产业前沿。从文化元素到产业资源,从文化符号到供应链支持,从文化遗产到衣食住行,从古人生活到今人生活。谁掌握了文化应用的方法论和工具资源,谁就找到了文化旅游的金钥匙。
文创产品领域。从符号设计到IP运营。长期以来,很多创业型文创企业设计了大量的文创形象,这些形象大多都在市场淘汰中被遗忘,原因就是只有一厢情愿的符号,没有性格和灵魂,没有产业链,更没有与时俱进的价值观,不具备一个优秀的IP该有的元素,因此,无法触发消费者的共鸣,更无法产生传播。
优秀的文创IP运营首先根植于对真实人类的洞悉、表达和关照,其次在于高效供应链的支持,最后在成熟产业链的加持下健康生长。
鱼太闲
混子曰
品类垂直化,前两年流行起来的文创雪糕、文创口罩、文创数字藏品等品类在市场上逐渐崛起,形成了良性和持续的市场份额,未来,更多的垂直品类将脱颖而出,品类越来越细分化,专业化。
城市级在地化文创潮牌空间将作为一种新物种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凝聚新锐城市精神和年青群体身份认同的头部城市“新字号”逐渐成为重要的打卡地和新文化符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将通过“非遗人+设计师+运营者”形态的新非遗工坊实现操作系统的升级。
茶颜悦色
文化博物领域。文博资源是彰显传统文化自信的不二源泉,也是契合年轻国人身份认同和潮流表达的炙手元素,在文创、研学、亲子、传媒、数字孪生、场景营造等多个领域都将提供持续的价值输出和产品创新。
全国6000余家博物馆和4000余万件/套馆藏文物的海量供给必将孵化出若干具有全国影响力和渗透率的文博文旅品牌,受博物馆大多是事业单位运行体制的制约,透明、开放的价值链的打通将是考验馆方和品牌方创新和运营能力的重要因素。
三星堆考古盲盒
扬州大运河博物馆
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考古探索中心
编辑:任晓彤